把预见性护理融入到脑梗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中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3期   作者:唐王燕
[导读]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把预见性护理融入到脑梗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中,并研究分析其预防成效。
        唐王燕
        浙江萧山医院 311200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把预见性护理融入到脑梗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中,并研究分析其预防成效。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奇偶法把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见的预防护理方法,实验组则此基础上增加预见性护理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痛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痛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预见性护理融入到脑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中,能够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地下肢肿痛情况,还能有效提升脑梗患者地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脑梗患者;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数字奇偶法把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见的预防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预见性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年龄38~76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59.66±5.36)岁,患者病程1小时~1年,平均病程(0.58±0.12)年,其按疾病类型可分为脑血栓引发者10例,脑梗塞22例,腔隙性脑梗塞8例。实验组年龄41~82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58.16±4.75)岁,患者病程3小时~1.5年,平均病程(0.69±0.14)年,其按疾病类型可分为脑血栓引发者9例,脑梗塞21例,腔隙性脑梗塞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与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脑梗塞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已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见的预防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所示: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指导患者饮水,从而有效降低患体内的血液粘稠度,嘱咐患者保持饮食清淡,主要食用容易吸收消化的食物,使大便保持通畅,防止因大便干结引起的血栓脱落。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日常心理状态,如患者发生情绪不佳的状况,及时对患者进行疏导,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
        实验组患者则是在常见预防护理基础上,增加了预见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操作如下所示:①对患者进行风险预见性评估:医院方面可以创建预见性护理团队,在患者住院第一天,记录与筛选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病例,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程度,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办法,对其术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如预见危险性因素,应主动告知主治医生并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风险规避,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

②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让患者对脑梗塞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例如脑梗塞的形成原因、出现症状、防治措施、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护理等方面,加深患者对脑梗塞的了解,使患者能够做好手术准备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③生理干预:根据手术后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护理,针对运动障碍的病人帮助其进行翻身、按摩、捶背等,肌以及臀大肌的锻炼,使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保持畅通,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④心理干预:患者因病痛折磨和经济负担等情况可能会产生负面心理,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其发生的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减少脑梗塞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⑤生活干预:每日观察患者的肤色是否健康、体温是否正常以及脉搏跳动是否正常,指导并监督患者食用高蛋白、低脂肪和易吸收的营养餐,嘱咐患者多饮用热水以及每日规律作息,使患者每日心情舒畅,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⑥用药干预:每日对患者实施药物服用监督,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品,使患者的基础药物治疗得到保证。
1.3?观察指标
        DVT的诊断参考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最新版抗栓指南相关规定,分为显性DVT及隐性DVT,评价方式包含下肢静脉造影、D-二聚体、彩超与DVT的相关临床表现。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下肢肿痛率、患者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患者满意度评分主要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总分100分。十分满意分值≥90分,90分>满意分值≥70分,不满意分值<70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寒颤、躁动与延迟苏醒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表格的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痛发生率以及满意度
        经过一段时间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痛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1%、6%、9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5%、3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脑梗手术是比较常见的手术之一,脑梗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半身不遂、智力障碍、言语障碍以及突然昏倒等。患者的发病较快,且没有预兆,不但会给患者造成生命威胁,还会导致患者遭受极大的病痛折磨与沉重的经济压力。医护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概率。预见性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能消除患者因抑郁、焦虑等问题产生的不良情绪,减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以及防止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对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下肢的肿痛率,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屈彦,牟春英,曹娜,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297-298.
[2]王秀梅,黄世敏.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32-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