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在脑梗塞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3期   作者:董秀梅 车遵军
[导读] 分析脑梗塞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总体应用效果。
        董秀梅  车遵军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1600
        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塞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总体应用效果。方法 于本院接受救治的脑梗塞患者中筛选8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将其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42例应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43例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缺损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提升其生存质量,对于患者转归作用确切,值得推荐及应用。
关键词: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临床价值
        现阶段国内脑梗塞的发病率阶梯式递增,临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虽然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但是治疗后残疾率相对较高,无法有效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因此临床极为重视患者后期的康复锻炼,不断对康复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但是临床对康复训练开展时间存在较大争议[1]。本研究将本院85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及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本院接受救治的脑梗塞患者中筛选8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收集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计算机随机将其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脑梗塞,排除痴呆患者。对照组纳入42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5例、17例,年龄46-72岁,均(59.77±2.32)岁;观察组纳入43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4例、19例,年龄46-75岁,均(60.20±2.25)岁。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符合本研究对比要求。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研究目的及护理方案,签署知情同意文件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核准后开展本次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疾病变化情况,给予药物、饮食和生活指导,积极开展疾病宣教,疾病情况稳定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康复训练。
        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2]:(1)首先尽早开展心理干预,患者因担心给家庭造成压力,容易表现出消极、悲观情绪,甚至因为担心费用拒绝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人员需要在家属的配合下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升其治疗信心,告知能够实现的康复效果,提升患者依从性,保证康复训练效果;(2)患者情况稳定后及早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在护理人员指导下首先进行小动作训练,例如语言、吞咽动作等,患者按照护理人员要求完成鼓腮、龇牙、嘴唇前伸等动作,目的为放松面部;将舌头反复伸出够到前部牙齿,左右晃动舌头提升其灵活性;训练咀嚼肌活动能力,进行吞咽、牙齿碰撞等练习;根据患者情况,还可以选择利用口腔护理棉棒对软腭和舌根等位置进行合理刺激,促进形成吞咽反射;(3)疾病恢复初始阶段,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护理人员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指标,康复锻炼时患者仰卧,在护理人员协助下完成体位变换、翻身等,还可以帮助患者拍击背部促进咳嗽,本阶段主要开展被动训练,护理人员或是家属帮助患者屈伸关节和按摩肌肉;护理人员需要动作柔和,避免造成不利影响;患者情况稳定时,可以逐步增加肢体锻炼;卧床过程中需要尽量垫高下肢,给予按摩避免形成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或是造成关节活动障碍和肌肉萎缩;(4)护理过程中要重视开展健康宣教,让患者和家属全面了解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告知各项训练的作用及能够实现的目标,使患者能够配合医护人员保质保量的完成练习;给予积极心理暗示,强化患者康复信心,能够坚持完成康复训练。
        1.3 指标观察
        评定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参考SF-36量表评定),总计100分,评分越低表明生活质量越差。评定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NIHSS量表评定),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输入SPSS22.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算P值小于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脑组织因受疾病影响损伤较重,会对患者运动、认知和感觉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后遗症较为常见,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导致家庭承受较大压力[3]。虽然目前通过临床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但是均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常规康复护理模式患者参与度较差,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实践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及肢体耐受度,首先进行心理护理,并于早期进行合理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语言能力和肢体功能活动能力,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活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可知,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效果确切,可降低后遗症严重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褚艳.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v.49(4):133-136.
[2]治娜, 安媚, 吴燕燕,等. 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语言、肢体及心境康复中的应用[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v.45(4):171-174.
[3]杨梅, 蒋娟. 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微信公众平台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z1):430-432.
[4]王宏霞. 心理护理干预在大面积脑梗死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1):1940-1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