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实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3期   作者:胡波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心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胡波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全科医学老年病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心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选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本院医治高血压的120例老年患者,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以患者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仅采取一般护理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每组各60例。组间对比患者依从率、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血压控制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患者依从率为96.67%,比对照组73.33%的患者依从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与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四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提高其依从性,改善其负性心理,进而使其血压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患者;心理干预;护理效果
        引言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中。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老年人群比例不断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均有一定关系。目前,尚未有高血压的根治方法,临床治疗主要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配合药物治疗进行控制。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以及病情的波动,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也越来越严重,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会增加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社会整体医疗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心理舒适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相关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及控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1方法及资料
        1.1患者资料
        抽选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本院医治高血压的120例老年患者,回顾分析其基本资料,以患者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7:23;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4.77±13.11)岁;病程3~25年,平均病程(14.45±3.21)年。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4:26;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4.79±13.08)岁;病程4~24年,平均病程(14.49±3.17)年。比较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病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①检测血压水平:对患者血压、血糖变化情况定期监测,根据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对药物的应用适当调整。②用药指导:对患者疾病发生原因全面掌握,并知晓患者用药习惯,指导患者按次数、按量和按时用药,禁止随意终止用药,或是对用药剂量擅自更改。③健康宣教:以发放宣传手册、播放广播和视频等方式,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简单介绍,使患者对自身病症了解提升。④膳食指导: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对膳食方案合理制定,叮嘱其饮食应以低盐、低脂肪、口味清淡和低热量食物为主,多食用豆制品及新鲜水果和蔬菜。对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1)心理干预措施:开展先集体、后案例的形式进行沟通,以开设座谈会、讲座的方式讲解健康知识内容,中心设立了健康教育室,定期组织患者来中心了解学习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饮食习惯,促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后再根据患者认知水平情况,对其开展一对一交流,解决患者的个人疑问,以便掌握其心理状态,同时叮嘱家属对患者多照顾、理解和关心,予以亲情支持,将社会支持系统充分调动起来,全面确保患者身心健康,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2)心理干预内容:①支持性心理疏导:定期组织开设高血压相关知识讲解,使患者能进一步掌握自身病情,并让患者知晓保持良好心态对开展病症治疗的重要性,聆听患者诉求,并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与顾虑,同时对患者予以鼓励和安抚,消除不良情绪,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②认知心理疏导:对高血压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介绍讲解及健康宣教,如宣传海报张贴、定期更换健康宣传栏、发放健康手册等,使患者对高血压认知度提高,便于对其病症正确看待。另外,对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将其心门打开,有助于改善不良心态,心理健康水平提高。③放松训练:带领患者练习八段锦养生功,每次20~30min,可以活动全身关节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精神紧张等,指导患者适当放松机体,包括想象法、音乐法和呼吸法,便于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的调节,使患者不良情绪消除。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特点和原理等,叮嘱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放松方式合理选择。④个别心理疏导:因不同患者其心理状态存在差异性,对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保证护理工作开展具有个性化特点,鼓励患者乐观、豁达地面对疾病,帮助其树立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还要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在面对患者时应保持亲切和蔼态度,拉近与患者间距离,让其知晓积极心理质量对病症控制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⑤社会支持护理:就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家属支持是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的一大动力,所以,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家人多支持、关心患者,起到监督作用,同时嘱咐患者按时规范用药,对血压指标定期检测,将患者情绪稳定,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
        2结果
        2.1依从性 研究组的患者依从率为96.67%(58/60),比对照组73.33%(44/60)的患者依从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c2=12.811,P=0.000<0.05)。
        2.2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 比较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两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两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血压控制效果 比较护理前两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研究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证实,抑郁症与高血压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抑郁症可进一步导致患者血压异常升高;同样高血压给予患者的不适感受,如失眠头痛等,反过来又会加重患者抑郁症的情况。因此,抑郁症伴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的难度也更为巨大。心理护理干预是指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促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有研究指出,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升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效率,缓解患者的焦躁、抑郁、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本次研究发现,接受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生活满意度、健康得分、社会评价、情感指数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念,杜飞.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09):174-176.
        [2]王小萍.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9):90-91.
        [3]陈瑶,温新颜,肖日霞,等.老年高血压护理中心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5):207-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