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100
在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咬合接触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口腔修复效果,同时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牙体牙周(及关节?)健康。基于此,也就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时,能够从基牙预备时开始,对咬合接触问题进行重视,以此提升口腔修复的整体效果。
口腔修复中的咬合接触类型及特点
在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咬合接触问题主要有两大种,即静态咬合接触和动态咬合接触。
关于静态咬合接触,主要是指牙尖交错时的咬合接触。当患者出现静态咬合接触时,就表示患者的上下颌牙达到了最为广泛,也是接触最为紧密的咬合关系。同时,静态咬合接触也是个体内最为稳定的一种咬合接触关系。
当患者出现动态咬合接触问题时,通常表现为咀嚼运动,通常发生在上颌后牙颊尖舌斜面等咀嚼运动骀期轨迹的引导面上,患者在吃食物的过程中,会经过这一动态咬合过程实现对事物的咀嚼。另外,人体在进行咀嚼运动的过程中,需要一组牙共同引导完成;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由成组牙引导的下颌运动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应该相互协调配合完成咀嚼工作,否则代表着患者的颞下颌关节运动出现问题。
口腔修复中的异常咬合接触
在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异常咬合接触问题为:颌面部疼痛;弹响;张闭口功能异常;咀嚼活动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统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对于患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而言,其所缺牙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在这有限的缺牙数量下,缺牙位置分布越广,则表示患者的发病风险越大。主要是因为如果患者在缺失个别牙的时候没有对其进行及时修复,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渐进性咬合紊乱圈,这时患者将会表现出: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等病症,而且患者原本上下吻合的尖窝咬合接触关系也会遭到破坏,进而导致以下两大后果:
1、患者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凸—凸型邻面咬合接触问题,并产生较为严重的非轴向咬合力。该种咬合力在传至到牙周后,其方向及分解程度也将发生一定改变;而当牙周力感受器接收到这些异常咬合力信号时,将后在“牙周—中枢神经系统—咀嚼肌”这一反馈机制中进行传递,从而导致升颌肌收缩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最终对患者颞下颌关节的负荷造成影响。
2、牙合曲线将会出现异常,患者在进行下颌前伸、后退、侧向运动的过程中,极易受到某些局部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影响的下颌运动与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所支持的下颌运动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最终导致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被限制。
影响正常咬合接触的不良修复表现
关于影响正常咬合接触的不良修复表现,主要有以下六点:
1、咬合曲线异常;主要是由于对伸长的对颌牙预备不足。
2、缺牙邻牙的倾斜程度较大;主要是因为没有在修复前对患者进行矫正。
3、基牙预备不足;主要是因为患者在修复后的牙体积较大,进而导致其与对颌牙的覆殆覆盖关系出现异常,最终出现异常咬合接触问题。
4、前牙修复不佳;在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过程中,前牙修复不佳是最易导致患者出现异常咬合接触的原因之一,比如患者的上颌侧切牙舌侧位,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改善这种不美观的排列,在进行修复时会选择在患者舌侧位的侧切牙居侧增加一修复体,并让修复体与邻牙排齐,不过会在患者的天然牙和修复体之间出现一个牙窝;当患者闭口时,其下颌切牙将会咬在牙窝上,导致前牙的咬合接触关系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患者下颌的正常运动。
5、患者在进行口腔修复的过程中,基板以及支托等固位装置不合理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异常咬合接触问题。
6、咬合面形态简单也是导致患者在进行口腔修复中出现异常咬合接触问题的主要原因。
口腔修复中避免异常咬合接触问题形成的措施
关于咬合,其属于个体差异较大的解剖要素。对于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而言,其在缺牙时的咬合表现十分复杂,因此在修复过程中为患者建立理想的咬合关系并不现实,而且也没有必要。但是,为了能够在口腔修复中有效避免异常咬合接触问题的形成,还是需要相关医护人员能够严格遵守以下两项修复原则,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咬合治疗。
1、帮助患者更全面的了解咬合关系,为进行口腔修复提供保障。需要注意:这里的咬合关系不仅包括修复体,同时也包括患者的原天然牙。
2、需要引导患者进行协调一致的下颌运动,并及时消除能够引起患者进行不协调运动的咬合接触问题,从而确保患者的口腔修复效果得到提升。
小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两点修复原则,即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静态咬合接触关系,以及建立协调一致的(动态?)咬合引导结构。同时,当出现不符合上述原则的咬合接触关系,需要对其进行及时调整和修复,进而确保患者的口腔修复效果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