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髋关节术后患者假体脱位的发生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3期   作者:李如娟
[导读] 上世纪髋关节置换术的诞生对于临床骨科而言是一项显著的成就,鉴于这一技术的显著优势,已经在当前临床骨科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李如娟
        会东县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 615200
        上世纪髋关节置换术的诞生对于临床骨科而言是一项显著的成就,鉴于这一技术的显著优势,已经在当前临床骨科当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髋关节置换术之后常见的假体脱位并发症却会在治疗后期给患者带来重大的打击,对于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从临床统计数据来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之后,患者出现假体脱位的几率在5%以内,翻修术的脱位率迅速提升至20%以上。假体处于异常的位置和患者软组织张力降低是导致脱位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由于临床上逐渐提高了对于此种问题的重视,在积极努力之下,已经能够将术后脱位率降低在1%以内,本篇文章则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预防角度进行论述。
        1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机制的内容探讨
        脱位这一变化过程其实很好理解,指的就是关节或组织从原本应该所处的位置脱离出来。髋关节术后假体脱位是指患者关节从垂直状态发生了平行的移动。 股骨头在运动过程中会存在组织和关节之间的碰撞,不当的作用力驱使着假体脱位症状的出现。
        2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术前措施
        2.1判断软组织张力
        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和手术时来判断患者各人软组织张力,譬如曾经进行过髋部手术或有神经肌肉疾患的患者,往往髋部的软组织张力较差,手术之后出现脱位问题的几率更大一些。针对这类高危群体,首先应在术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患者外展肌力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手术置换种类。如果从检查结果当中发现患者的外展肌力量已明显降低,最佳的选择是限制性假体,或者为了达到帮助患者增加软组织张力的目的也可以借助于手术大转子前移操作。
        2.2对于合并疾病的诊断思考
        曾有研究表明,腰部存在病变或者存在对侧髋部畸形问题的患者,进行完全髋关节置换术之后出现假体脱位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疾病可能会影响到患者假体的具体放置部位,也有可能会在手术之后使患者容易出现骨盆倾斜问题。明确患者可能患有的此些疾病,并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避免术后假体脱位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有腰椎前突问题的患者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应适当调小髋臼的前倾角度。对侧髋部强直处于外展位的患者,角度偏小的是髋臼外展角。
        2.3假体的选择
        手术之前的软组织张力判定若是认为患者的张力较弱,那么针对此类患者最合适的应该是单纯股骨头置换或大头假体置换。若某些患者的髋关节处还存在有明显病变,则还应该要选择特殊类型的假体以便于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角度和颈长。比较年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对于手术操作要求较高,希望能够在手术之后自身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大一些,则可以采用大头置换或髋关节表面置换。


        3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术中措施
        3.1病人的术中体位
        建议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斜侧位,但在固定不牢靠的情况下,手术操作也会影响到患者的位置,导致体位发生变化,对于手术操作者的判断造成影响,直接影响到假体的安放位置。所以在进行手术操作之前,一定要提高侧卧位的牢固度,以便于提升髋臼假体安放准确性。建议可以在患者的不同部位采取分别的固定措施,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位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3.2手术入路
        从其他学者的研究内容当中发现,手术后的假体脱位问题与手术入路有一定的关联。后侧入路脱位率约为三成,直接外侧入路脱位率最低,不足1%。但脱位率最高的后侧入路,由于操作过程中不会对患者的臀中小肌造成额外损伤,所以较为收到患者和医师的喜爱,在后期采取操作恰当的后关节囊缝合术,脱位率还能够被进一步优化。
        3.3假体安放
        上文当中也提到了,假体安放位置异常是直接提高假体脱位率的显著因素,特别是髋臼假体位置异常。许多研究学者也从这一角度切入,希望能够通过提高假体位置安放的准确率来进一步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率。在假体安放之前,需要对于患者的髋关节部位进行初步判断,对于那些髋臼不存在明显病变的患者,则可以按照正常轮廓安放假体。而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而无法实现假体理想放置的患者,譬如髋臼病变情况比较严重或存在腰椎畸形融合等问题的患者,则应该要借助于术中标记或术中透视等其他方法保证假体的准确安放,这对于手术操作者的技能要求是比较高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借助于计算机辅助导航来安放假体,但此种假体安放方式提升了操作成本。
        3.4手术过程中对于假体稳定性的判断
        借助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学者认为髋臼在外展40~45度、前进20~28度为髋关节最大活动范围。但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假体的手术安放位置与手术结束之后假体实际所处位置是存在区别的,任何日常行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盆倾斜度,进而影响到髋臼假体的方向。手术过程中的稳定试验目的在于用试件检查髋关节在进行一些简单运动时的最大活动范围,譬如后伸、内收、外旋、内旋等,从而对于髋关节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以求稳定性的提升。
        4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术后措施
        刚结束完手术,由于患者仍处于麻醉的状态,肌肉张力较低,若此时直接移动患者则很容易出现假体脱位问题。在手术之后的一个半月时间内都需要提高警惕,此时患者关节囊还未愈合,肉芽组织还没有形成瘢痕,假体脱位的发生几率是比较高的。此阶段发生的脱位占到了全部脱位患者的70%以上,所以医护人员应该要对于此阶段患者的日常活动范围进行严格指导,仅限于轻微的日常活动,屈曲角度不要超过90度,也不能够进行盘腿或过度后伸等动作。临床上借助于稳定实验则可以适当模拟出患者假体脱位时的具体状况,在逆向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于患者日常行动作出合理的限制,从而降低脱位发生几率。
        总而言之,为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几率,在手术之前就应该要通过各项身体检查详细了解病人的身体健康情况,评判患者的关节张力强弱,考察患者合并症,进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假体种类应用于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根据稳定试验结果判断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并进行积极的调整,借助于其他有效措施提高假体安放准确性。最后,还需要对于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指导,尽量让患者在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关节,避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脱位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