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例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心电图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8期   作者: 柴群
[导读] 目的 研究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
        柴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密市   哈密市中心医院  839000
        【摘要】目的 研究心电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86例已确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心电图诊断结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Tv3、Tv4、Tv5、STv4段压低值、Rv3、Rv4、Rv5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巨大倒置T波发生率为6.67%,观察组为95.3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显著,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切实依据。
        【关键词】心电图;肥厚型心肌病;诊断特征

        肥厚型心肌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病理学及临床研究均发现不少心功能不全患者并未表现出心脏瓣膜病变、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特征,而是起源于心肌自身病变,该疾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症,病理特征为心肌肥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是造成患者猝死及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1]。早期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有利于及早预防发病,提升生命健康。本次研究选择了86例已确诊肥厚型心肌病病患作为观察对象,研究了其心电图的特点。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病患,均归为观察组,组内男女比例为45:41;年龄区间处于34-55岁,平均年龄(44.96±3.84)岁。同期选择30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组内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区间处于35-55岁,平均年龄(45.13±3.66)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观察组研究对象舒张末期左心室形态呈黑桃样改变,均经左心室造影检查得以确诊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对研究知情。
        剔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心脏手术史、继发性心肌肥厚、心脏瓣膜病变
        1.2一般方法
        使用R12通道系统动态心电记录仪,令患者平卧于诊断床并保持平静状态,实施多体位心电变化连续监测。于左室长轴切面测定室间隔厚度、左室壁厚度、心尖部室壁厚度。诊断标准:心尖部心肌肥厚最大厚度达到15mm且心尖部心腔狭小。
        1.3观察指标
        观察心电图诊断结果,以导联心电图数值情况作为对比项,观察组间数据差异,并总结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心电图特点。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Tv3、Tv4、Tv5、STv4段压低值、Rv3、Rv4、Rv5平均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巨大倒置T波发生率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心电图检查数据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呈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一。

        2.2巨大倒置T波
        统计两组出现巨大倒置T波情况。对照组共出现2例,占比6.67%(2/30);观察组共出现82例,占比95.35%(82/86);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82,p=0.000<0.05),详见表二。

3 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中较常见类型为心尖肥厚型,表现为左心室心尖部分的心肌异常肥厚。以往多采用超声心动图方式诊断,虽然普及率高且诊断费用低,但容易出现漏诊,尤其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漏诊。
        心电图是目前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最常见方式,随着心电图技术的改善,传统心电图有导联较小的弊端已经被弥补,可对心肌缺血情况准确记录,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切实依据[2]。为患者检查心电图时,通过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实时记录症状发作,在连续性监测下全面了解心电状态,在心脏供血、心脏传导方面检测价值高[3]。尤其对于患者存在胸闷、胸痛症状时,能够切实反映ST-S变化,记录心脏跳动周期,让临床诊断切实反映心脏每一个心动周期的电活动图形,通过图形特征来判断心动特点及心动情况[4]。
        根据本次研究统计及对比数据,巨大倒置T波情况方面,健康对照组共出现2例,占比6.67%,而肥厚型心肌病的观察组共出现82例,占比95.35%,说明这种类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易出现巨大倒置T波特征,表现为冠状T波状。除此之外,观察组Tv3、Tv4、Tv5、STv4段压低值、Rv3、Rv4、Rv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也可将其作为心大in图特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不存在异常Q波;②额面心电轴无明显异常;③QRS时限正常、QT间期正常;④左胸导联R波增高;⑤T波倒置;⑥ST段下移。其中左胸导联R波增高可表现为RV6<RV5<RV4,或RV5>2.5mV;T波倒置常表现为巨大倒置,多出现于胸前导联,呈冠状T波状,其中V3及V4幅度可达0.60-0.15mV,且多数情况下Tv4>Tv5>Tv3;ST段下移表现为导联ST段水平下移,其中V3及V4导联可达0.05-0.15mV,部分病患ST段下斜型下移。总之,心肌病患者在心电图诊断时需尤其注意ST段及T波状态,判断是否属于肥厚型心肌病,明确该疾病的心电图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提供切实依据。

参考文献:
[1]仇鑫,高敏. 心尖肥厚型与间隔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02):181-184.
[2]赵艳丽,段新平,高琛,牛爽爽.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MRI影像和心电图表现特点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3):24-26.
[3]薛彦霞. 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诊断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1):97.
[4]马春艳.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导联心电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 西藏医药,2018,39(06):60-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