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风险评估及管理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8期   作者:高天宇
[导读] 评估医院医疗风险内容,为医院加强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高天宇
        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   100089
摘要
        目的  评估医院医疗风险内容,为医院加强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Likert李克特五级量表调查问卷方式结合访谈。结果  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有较高的风险因素,包括内部风险、综合风险和外部风险;医院工作人员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的了解程度与入职时限有正比关联。结论  提升医院医务人员的治疗操作规范水平,连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风险教育,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医务人员对潜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认识,建立和完善医疗风险预警和控制系统,是医院规避医疗风险的管理方向。
        关键词:医院;医疗风险评估;医疗风险管理
        引言
        2014 年 8 月 10 日,湖南省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发生一起产妇死亡事件。12 日,有媒体率先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报道一出,舆论哗然,纷纷指责医院草菅人命。事后证明这一事件因为产妇羊水栓塞,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造成的死亡。但是这个单一的“典型”医患关系报道件却引发全社会的关注,甚至把这一事件上纲上线,却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医疗风险现象早已引起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1999 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发表的《犯错是人的本性:建立更为安全的医疗系统》报告指出,医疗系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安全,该报告披露的一组数据让人震惊:美国每年约有 4 万人以上死于各种医疗差错,超过 AIDS、车祸、乳腺癌等,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 200 多亿美元。同时,国内相关资料也显示,我国的临床误诊率始终在30%以上,呈现居高不下的态势,即使随着近年来医学诊断水平、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临床误诊也无法避免,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医疗风险的永恒存在。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对医疗机构乃至整个卫生行业的发展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仅 2019年,全国发生医疗纠纷约 7万件。更有甚者,一些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行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极大地影响了全社会的和谐。据统计,2018年全国公开报道的恶性杀医事件有30起,而 2019年已增加到46 起,医疗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一大风险源,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牡丹江市某三甲级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实行院长负责制,设施齐全;共有员工143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9人,全院正高职136人,副高职164人,中级技术人员485人,初级技术人员595人;全院具有博士学位专业人员5名,硕士学位专业人员50余名。选取2013年医院152名具备代表性的临床工作者、16名相关管理人员、10名老专家和教授,合计入选178人,见表1。
        表1  该院入选人员情况[n(%)]
       
        1.2研究方法
        发放自填式“医院医疗风险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Likert李克特(低、较低、中度、较高、高)五级量表,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该院门诊和住院风险因素(见表2、表3)
        表2  该院2019年门诊医疗风险分布情况[n(%)]
        
        表3  该院2019年住院医疗风险分布情况[n(%)]
        
        2.2该院风险来源
        该院风险来源,见图1。
        
        图1  该院风险来源
        要风险因素排序前十位,见表4。
        表4  主要风险因素排序前十位[n(%)]
        
        2.3入职时限对医院医疗风险的认知程度(见表5)
        表5  入职时限对医院医疗风险的认知程度[n(%)]
        
        3 讨论
        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是指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可能或已出现技术风险、服务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法律风险,且该风险超出患方或医方可承受的期望值;避免医院医疗风险,需要医方通过加强诊疗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强化管理等手段来预防或消除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
        该院主要风险因素有内部风险、外部风险、综合风险,其中内部风险所占比例最大,为43.58%,主要包括学习成长风险、战略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财务风险;其次为综合风险37.74%,主要包括医疗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信誉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等外部风险仅为18.68%。从表2、表3可以看出,该院手术各种穿刺损伤及并发症、告知不得体、违规操作、滥施辅助检查等风险时有发生,门诊医疗风险形势比较严峻,2013年检查、诊疗风险已达到276起;住院医生、护士治疗风险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已经达到181起,占92.82%。表5显示,医疗风险、学习成长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排序主要风险因素前三位。由表6显示,该院工作人员对医院医疗风险的认知程度与入职时限有正比关联,入职5年以内的被调查人员对医疗风险认知程度低,可能是因为刚毕业独立开展诊疗服务不多、只限于参与急诊和住院的查房,获得的临床经验少等原因;入职5~20年及20年以上的被调查人员认知程度逐步增高,他们逐渐适应了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当今医疗环境的变化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在开展诊疗服务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大多得到患者的满意和认可。目前,该院内部还缺乏医疗风险的有效预警和应急系统,对医疗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尚未构建风险识别与评价系统,缺乏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4 建议
        4.1加强患者的科普宣传,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
        一是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医疗知识、医疗风险等的教育。很多误会和不解都是由于对医疗知识本身的不了解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医疗的流程、医疗质量的判断等要主动出击,先入为主地做好相关宣传。方式可以采用可在门诊处制作宣传展板、摆放宣传册等,将容易被人忽视的风险细节以案例形式加以呈现;可以设置定时的广播节目,每期一个专题定期播放,曾经出现的医疗风险的生动案例,对患者进行警示等。
        二是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许多医疗风险是由于病人的各种复杂的心理,在和医生的沟通中往往掩盖真实的情况,误导医生造成的。所以在临床上,要让病人知晓如何就诊,如何和医务人员交流,如何提供病史,如何描述症状,如何观察和体验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及时向医生提供有关信息。同时,让家属参与到相关的医疗工作中来,帮助病人恢复,既减轻医疗风险的爆发可能性,又降低患者的心理扭曲问题。
        4.2加强医院的专门力量,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目前医患纠纷频发,医院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医务人员缺乏防范风险的敏感性,特别是现在医疗的执业环境、患者的心理需求、医患关系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某些医务人员仍然按照传统的医疗模式来从事医疗工作,对患者的维权意识重视不够,这方面亟待加强。
        一是要探索设立专门部门,整合医疗风险防控的力量。比如进一步组建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明确工作职责,主要从事研究医疗安全工作,针对医疗安全工作中发现的隐患进行讨论,并积极采取改进措施。当然,只有专业委员会反应速度还不够,也可以尝试设立专门的医疗风险防控科,专职对医疗风险高发群体和事件进行事前防控,组织协调指挥对有救治价值的急危重症疑难病人的救治工作,对有较大医疗风险的新技术开展进行最终审批、监控管理。这样可能极大地减少了医疗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二是加强全员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和相关培训,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和医疗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筑造“安全第一”思想防线。
        4.3破解社会对医疗风险的认识偏颇
        医患纠纷、医疗风险等的反复发生,尤其是影响如此恶劣,除了本身的复杂性和严重性而外,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社会各界对医院、医护人员等形成了一贯的不良印象,对医疗风险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
        一是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将医院好的作风、做法等及时进行提炼,通过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保持长期的信息沟通机制,使得一旦出现医疗风险第一时间与媒体进行沟通,正确解答社会各界的疑问。
        二是要加强自我宣传的力度。在医院总务等科室,设立专门的宣传岗位,建立医院自己的法人微博、微信等,将话语权收归自己手上,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可以第一时间发布现场的真实声音和图片。
        三是要破除不良心理的困扰。很多时候,网络上流传出对医院不利的言论和图片等,由于新媒体等自媒体时代的开放性,医院如果不及时进行回复很容易导致影响扩大化,一定要克服医疗风险会影响医院正常运转等不良的心理,发现带苗头的医疗风险一定要积极主动发声、积极主动配合调查等,将影响降低到最小。
         参考文献
        [1]李存建主编.风险评估--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11-14.
         [2]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医患关系调查研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1.
        [3]刘振华等.医疗风险预防管理学[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71.
        [4]王卓.医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4.
        [5]卢祖洵.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6,16(8):28.
        [6]国务院令第276号.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4.
        [7]国务院令第351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9.
        [8]卫生部第  30  号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8.
        [9]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8.
        [10]ISO.ISO 指南73:2009:风险管理  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5月1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