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超声工作站在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的智能化初步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8期   作者:1曾卓华 2通讯作者:龙滨
[导读]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无线技术超声工作站随机性地对实时声像图进行监测的智能化初步应用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在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1曾卓华    2通讯作者:龙滨
        1核工业四一六医院
        2西部战区空军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51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无线技术超声工作站随机性地对实时声像图进行监测的智能化初步应用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在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某医院超声科6位医师的实时声像图,通过智能化模式随机选择12个彩超检查系统的质控评价结果及6个月改进后的结果为试验组,由质控小组现场评价模式再对相同检查内容的质控评价结果及6个月改进后的结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报告规范和操作规范质控评价结果的差异和变化。结果试验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报告分和操作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6个月后试验组报告分及两组操作分均提高(均P<0.01),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操作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报告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报告规范初期及6个月后和操作规范初期甲级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报告规范和试验组操作规范6个月后甲级数均无增加(均P>0.05),对照组操作规范6个月后甲级数增加(P<0.01)。结论无线超声工作站的智能化模式能够真实反映超声医师的操作水平,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品质,在质控检查中值得借鉴和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医学;声像图;质量控制;无线传输;工作站;智能化;视频
        引言
        健康中国步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在新形势下,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对超声影像进行采集,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超声质量控制提供多样化的快捷、简便的管理模式,是超声质量控制工作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构建信息化平台、运用大数据模型做好超声质量控制工作、如何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深化区域医疗合作信息化建设,是近年来医院超声诊断科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将深入阐述并为优化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及区域医疗合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6月~2019年12月,以某医院超声科6位超声医师超声检查过程的实时声像图影像为研究对象,其中6位医师均为本科文凭,超声工作年龄为13~16年,同一位医师多次检查均使用同一型号的彩超仪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分组方法,其中通过无线超声工作站,在医师不知情下,初期随机选择采集到的12个彩超检查系统的实时声像图视频影像以及经质控改进6个月后再次收集这6位医师相同检查系统的12个实时声像图视频影像,对这些影像进行质控评价的结果作为试验组;而通过超声科常规的超声检查,择期(试验组检查完7d内)再对6位医师及同一病患选取相同部位的彩超检查系统12个,以及6个月后再次检查共两次的实时声像图影像,在医师知情下,由质控小组现场对这些影像进行质控评价的结果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1)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①超声设备型号、设置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设置标准。超声是多种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且超声具有迅速、科学、直观的特点。除超声科配备超声设备外,不少公立医院存在其他科室同样配备超声仪器的现象,但是容易出现超声仪器没有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的情况。②超声科诊断医师出现能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公立医院超声科中仍然存在学历不平衡的情况,因此超声科医师可能会出现学习能力、知识储备能力、思考能力有高有低的情况,超声科中缺乏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诊断医师。(2)超声医学质量管理模式:针对公立医院超声质量控制现状,急需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公立医院的超声医学质量。①建立医院超声质量控制小组。

由院长或者副院长担任组长,由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担任组员,收集并分析公立医院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并根据现状制定超声医学质量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会议及座谈会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将目标下达至超声科及其他配备超声仪器的科室。②超声科人才培训及发展。定期组织超声科临床医师进行超声仪器相关知识、超声检查流程熟悉等相关培训。培训过程以理论授课结合实践操作的方式,教学及培训完成后组织考核,对于考核未通过的医师进行再次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进行超声检查。
        1.3观察指标
        参照福建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超声诊断报告规范(报告规范)和超声检查操作规范(操作规范)要求,分别对检查报告单和操作过程进行质控评分,总分为100分,根据评分结果又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甲级:≥90分;乙级:75分≤评分<90分;丙级:<75分。报告规范质控评分指标(表1):基本信息(20分)、图像质量(20分)、文字描述(40分)和诊断书写(20分)。我们采用的操作规范质控评分指标(表2):仪器调节(25分)、检查内容(25分)、图像质量(35分)和检后处置(15分)。比较分析两组超声检查报告评分和操作评分的差异,通过6个月改善后,再分析比较两组质控分的差异和变化,同时观察比较两组质控评价等级的差异和变化。
        2结果
        2.1质控评分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超声检查时间、报告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质控评分比较,初期,试验组的平均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报告分和操作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6个月后再次质控检查,试验组6个月后报告分及两组6个月后操作分均高于初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6个月后报告分与初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操作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报告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质控等级评定结果
        两组初期和6个月后报告规范和操作规范甲级数比较,两组报告规范和试验组操作规范6个月后甲级案例数与初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操作规范6个月后甲级案例数高于初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报告规范初期及6个月后甲级案例数以及操作规范初期甲级案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6个月后操作规范甲级案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操作规范的质控检查初期丙级案例有4例,6个月后无丙级案例,对照组操作规范均无出现丙级案例。
        3讨论
        传统的超声医学实习时的实习实机教学模式中,受实习生人数、场地限制、轮转时间较短、超声科业务繁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由好几个或一堆实习生、见习生、进修生和科室轮转医师混在一个诊室里观摩和学习超声检查的操作过程,带教老师边检查边讲解,此种模式下必然存在着空间狭窄、环境体验较差、带教老师一心多用潜在检查医疗风险和受检查时间限制无法充分讨论等问题。而随着科技的进一步,慢慢地有的医院采用将超声诊室检查过程的视频图像通过网线导出到专门的展播室或示教室,出现了专门的实机操作模拟演练系统,由专门的带教老师进行讲解和动作示范演练。本研究中将检查过程的视频图像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传输到专门的示教室,真实的检查图像配合示教教具进行模拟演练示教和教学讲解,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国家超声医学质量制中心(筹),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医学专业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8,27(11):921-923.
        [2]薛恩生.超声医学专业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专家共识(2018年版)解读及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5):327-3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