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健康教育对抑郁症病人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8期   作者:刘德军
[导读] 目的 探究抑郁症病人接受健康教育对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
        刘德军
        开州区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市开州区,405400
        【摘要】目的 探究抑郁症病人接受健康教育对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展开时间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是同期本院收治的74例抑郁症病人,利用奇偶数列法分成两组,单独进行传统护理的37例为对照组,合并进行健康教育的37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状态、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抑郁症状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在入院4周、入院8周时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抑郁症病人经过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抑郁状态以及睡眠质量,可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抑郁症;抑郁状态;睡眠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本次研究的74个病例都是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入院,分组原则为奇偶数列法,平均分成各37例的两组。对照组年龄在24-67岁之间,均值(35.26±4.18)岁,包括18例女患、19例男患,患病时长5个月-4年,均值(2.12±0.67)年。研究组年龄在22-69岁之间,均值(35.62±4.86)岁,包括17例女患、20例男患,患病时长4个月-4.5年,均值(2.47±0.58)年。两组研究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客观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1.2 方法
        74例研究对象都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根据科室护理标准采取传统护理措施,并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湿度,使患者更舒适,更容易入睡。研究组患者与此同时展开健康教育,方法如下:
        1.2.1 认知教育:对患者生长发育、角色、自我、互动、沟通、感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做针对性教育。为患者全面讲解抑郁症的危害、临床特点以及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纠正错误的认知,对身心症状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与患者一同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诱发疾病的因素,对各种不良因素进行针对性处理,减轻心理负担。还要为患者讲解睡眠卫生相关知识,让其懂得有助于入睡的方法。另外,要帮助患者纠正消极的思维方式,重建正性思维,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
        1.2.2 行为教育:以奥瑞姆自理理论为基础,和患者一起制定作息时间安排表、行为教育计划表以及治疗目标,在任务安排时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循序渐进的展开。在教育中需要对患者解决问题能力做指导,进行作业训练,社交技巧训练以及知识讲解。在鼓励下让患者尽可能的将所有计划内容都完成,同时对完成情况做总结分析。在计划完成过程中多给予患者鼓励和表扬,做好阳性强化,使患者获得成就感,逐渐恢复自信心;并告知患者自身行为的改善,对促进病情康复、防止复发有着积极作用。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以及住院4周、8周时对其抑郁状态和睡眠质量做评估。①抑郁状态评估标准:护理人员在观察和与患者交谈中,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客观评价,有十七个选项,临界值为17分,总分越低症状越轻。②睡眠质量评估标准: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客观评价,有十八个选项,总计21分,总分越低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1.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s)代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组对比74例患者入院后抑郁症状评分变化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的抑郁症状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入院4周、8周抑郁症状评分逐渐降低,而且研究组降低程度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分组对比74例患者入院后睡眠质量评分变化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入院4周、8周睡眠质量评分逐渐降低,而且研究组降低程度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近些年来因抑郁症选择自杀的人比比皆是,在全世界都是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主动性缺乏、思维迟缓、悲观、兴趣降低、情绪低落等情况,还会因为患病而影响睡眠、饮食,出现自罪自责感,导致全身不适,给家庭、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和损失。相关研究发现[2],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积极的做好护理工作,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着较好作用。其中,健康教育是护理的重点,并不是单纯的进行健康知识宣传、传播,而是要重视患者的认知、行为,通过教育使认知行为得到提升,从而纠正不良的认知,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因素,提高健康度。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需要帮助的问题,制定科学、可靠的教育方案,让患者对自身病情、危险性等有正确认识,从而能更好的服从管理、接受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抑郁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单纯进行传统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对比,入院4周、8周时抑郁症状HAMD评分更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说明,通过健康教育有效改善了患者负性思维方式,减轻抑郁症状,让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表现,除了和疾病本身相关外,患者的行为和认知也对其有着较大影响。经过健康教育,纠正患者的非功能性睡眠行为、不合理的睡眠信念,从而改善总睡眠状况、日间功能、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3]。在本次研究中,经过健康教育的研究组患者,入院4周、8周睡眠质量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由此证实,健康教育后逐渐的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随着教育时间的延长,睡眠质量直线上升,也说明了健康教育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有正确的睡眠认知,正确的睡眠行为,因此整体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为病情康复、预防复发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抑郁症病人经过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抑郁状态以及睡眠质量,可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冯燕, 黄雪兰, 吕丹妮.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满意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评价[J]. 辽宁医学杂志, 2019, 33(6):78-80.
[2]谢芳. 综合心理干预在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 v.7(1):107-109.
[3]关海艳, 高志涛, 石峰. 精神分裂合并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记忆功能和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0, v.19(3):57-61.

作者简介:刘德军,1988.09.27,男,汉族,重庆市开州区,护师,本科,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