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和抗精神药物所致QT间期延长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8期   作者:陶慧芳
[导读] 目的 分析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QT间期延长情况
        陶慧芳
        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 分析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所致QT间期延长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6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1组,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2组,选取同期入院尚未接受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治疗的60例精神病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心电图检查情况。结果 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患者QT延长率分别为20.3%、25.8%、1.7%,观察组1组与观察2组QT延长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QTc测定结果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2组QTc明显大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精神病患者QT间期延长,且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更为明显,在用药时需严加把握药物适应证,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安全。
        关键词:精神病;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QT间期
        自20世纪60年代报道2例精神病患者在应用甲硫达嗪治疗时猝死、26例患者应用低剂量甲硫达嗪治疗后T波改变以来,社会各界对精神病患者的用药安全给予了更多关注。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因此其在临床中已得到普遍应用。近年来,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难以解释的猝死事件不断增多,且患者用药后的心脏电生理作用类似于奎尼丁,故有研究人员推断可能是因为药物引发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本研究为了解抗抑郁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心脏电生理作用的影响,选取186例精神病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3月间在我院就诊的186例精神病患者,均根据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且均是首次发病,经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检查、尿常规及血常规检查均正常,心电图检查也均正常。排除有药物滥用史、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以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64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1组,其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26岁-58岁,平均(43.5±4.2)岁,QTc检测结果为(414.8±28.7)ms;以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2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26岁-59岁,平均(43.7±4.4)岁;QTc检测结果为(415.4±28.5)ms;以刚入院、尚未接受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治疗的6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4岁-56岁,平均(43.2±4.3)岁;QTc检测结果为(413.9±29.5)ms。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心电图检测结果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1组患者服用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等抗抑郁药物。观察2组患者服用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患者接受非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三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测。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三组患者QT间期检查结果。按照Bazetts公式矫正结果,将QTc高于440 ms作为QT延长判定依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QTc测定结果的比较 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患者QTc测定结果分别为(422.5±35.9)ms、(434.7±36.8)ms、(416.9±35.4)ms,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者QTc测定结果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2组患者QTc明显大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患者QT间期延长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QT间期延长1例,占1.7%,是因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引起;观察1组QT延长13例,占比20.3%;观察2组QT延长16例,占比25.8%;观察1组与观察2组QT延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QT延长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
        2.3 预后分析 对出现QT间期延长的患者均实施针灸治疗,所有患者QT间期均得到缩短,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3 讨论
        在心电图检查结果中,继发性QT间期是心室除极和复极的表现形式,而QT间期延长多与抗感染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有一定关系。QT间期延长主要是因心律失常导致,极易引发致命性的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常有抽搐、晕厥、心悸等临床表现,且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医院依据在现代临床医学进行分科和分专业的管理模式,使得对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考核及职称评聘,都与个人的专业素质挂钩,因此,专注专业技术忽视非专业技术的提高,成为了临床医师必然的选择,而医院普遍存在的会诊制,间接成为了临床医师解决非专业问题的依靠和依赖。在专业划分极为严格的大中型医院中,非心内科专业患者缺失对药物致QT间期延长风险的评估,应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诊疗服务质量,重视临床中诊疗服务存在的问题,是相关管理机构、医院管理者及临床医师的职责,药物致QT间期延长致TdP风险较大,后果可能极其严重,因此,必须加以重视。
        研究表明,性行为主要是由外周神经系统、脑干、大脑、以及脊髓等共同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网络调节中心所致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因此,人体正常性功能的维持则压根依赖人体多系统的协作,而在性行为中,性高潮可以看作,当感觉刺激达到一定值所激发的一系列脊髓反射所产生的感觉体验,正常性功能还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中枢5-HT活动增强对射精有抑制作用;5-HT2受体与抑制射精有关,而其他受体亚型则与促发射精有关;如刺激胃下部的NE能神经能激发射精,因此,外周器官的ACH、NE能神经纤维也参与性高潮的产生。
        精神病患者QT间期延长的风险较高,为分析这一现象和患者用药方面的关系,本研究选取采取不同方案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观察1组、观察2组与对照组患者QT延长率为20.3%、25.8%、1.7%,观察组1组与观察2组患者QT延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患者QTc测定结果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观察2组QTc明显大于观察1组(P<0.05)。可见,抗精神病药物与抗抑郁药均易导致QT间期延长。抗精神病药物(富马酸喹硫平、利培酮等)和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多塞平等)导致QT间期延长的机制可能为:这些药物能够阻断HERF基因编码的快速延迟整流外向钾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的时程,造成早后除极,并导致复极时间延缓,最终致使QT间期延长。因此在精神病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应重视QT间期延长的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
        一般而言,对于QT间期延长的精神病患者,若心电图检查发现QTc大于500 ms或比基础值高出60 ms,可给予针刺治疗;若心律失常比较严重,则应立刻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或抗感染药物,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1 mg/kg-3 mg/kg利多卡因、25%的硫酸镁或氯化钾1 g。本研究中,30例发生QT间期延长的患者经针刺治疗后,QT间期延长及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未造成严重后果。
        总之,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精神病患者QT间期延长,且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更为明显,在用药时需严加把握药物适应症,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丽.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低血钾周期性麻痹2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9,3(11):1731.
[2]张朝君,汪芳松,陈根.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9,3(34):280-281.
[3]熊宁,彭志群,王强等.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30例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9,2(22):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