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8期   作者:王蓓蓓
[导读] 目的 探讨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差异
        王蓓蓓
        泰州市人民医院  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间歇组(38例)和持续组(40例)。持续组采取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间歇组采取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胆红素水平变化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持续组总有效率(97.50%,39/40)显著低于间歇组(78.95%,3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总治疗时间(38.89±7.56h)和胆红素水平复常时间(4.19±0.56d)均显著低于间歇组(49.56±8.67h、5.68±0.7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可快速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并有助于缩短疗程,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持续性;间歇性;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疗效;安全性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其病因主要为胆红素代谢异常引发血清胆红素升高,具体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前者为暂时性黄疸,可在短时间内消退,后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相对较高,且持续时间长,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危害较大,需尽早治疗[1]。目前尚无高效的降胆红素药物,蓝光照射是临床常用治疗方式,实际应用中可采取持续性或间歇性照射治疗方式,但是其具体疗效有待明显。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对比分析了两种蓝光照射治疗的具体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间歇组(38例)和持续组(40例)。78例新生儿均存在皮肤、巩膜黄染情况,经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确诊为新生儿黄疸。持续组,男22例,女18例,日龄1~4d,平均2.71±1.28d,其中早产儿18例,足月儿22例。间歇组,男21例,女17例,日龄1~4d,平均2.76±1.21d,其中早产儿17例,足月儿21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根据病情实施抗感染、肠道益生菌保护、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增加蓝光照射治疗。
        持续组采取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放置于治疗箱中,完全遮盖眼部与生殖器部分,持续照射12~18h,休息8~12h,重复此治疗过程,治疗总时间为24~72h,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儿黄染消退情况,测量胆红素水平,调整治疗时间。
        间歇组采取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准备工作及遮盖同间歇组,照射治疗3~ 6h后,休息
2~4h,重复该治疗过程,治疗总时间为24~72h,监测黄染消退和胆红素水平,调整治疗时间。
1. 3评价标准
1.3.1胆红素监测
        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h后胆红素水平,并统计两组患儿总治疗时间和胆红素水平复常时间。
1.3.2疗效评估
        照射治疗36h后,观察皮肤、巩膜黄染消退情况,记录血清胆红素评估临床疗效:显效,血清胆红素<101.2μmo1/L,皮肤、巩膜黄染完全消退,其他症状及体征均消退;有效,血清胆红素降幅≥50%,但是仍>101.2μmo1/L,皮肤、巩膜黄染显著改善,其他症状及体征消退或改善;无效,血清胆红素降幅不足50%者(>101.2μmo1/L),皮肤、巩膜黄染无改善;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样本数[2]。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复常时间比较
        持续组治疗24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总治疗时间和胆红素水平复常时间均显著低于间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不良反应对比
        间歇组患儿出现2例腹泻者,5例皮疹者,持续组出现1例皮疹者,持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1/40)显著低于间歇组(18.42%,7/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写好点
3讨论
        蓝光照射是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最常用手段,可有效清除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胆红素可吸收蓝光,分解成水溶性异构体,经肝脏代谢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但是其照射治疗时间与方法尚不统一,持续性、间歇性照射治疗方法应用均较多[3]。
        新生儿黄疸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短时间的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可避免胆红素分解产物大量堆积,影响进一步的分解效果,因而同等治疗时间内降胆红素效果更佳,患者总有效率较持续性照射者提升10%~30%[4]。本次研究也发现,持续组总有效率(97.50%,39/40)显著低于间歇组(78.95%,30/38),可知间歇性照射治疗效果更佳。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持续组治疗24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129.24±45.68μmo1/L)显著低于间歇组(153.69±50.36μmo1/L),且总治疗时间(38.89±7.56h)和胆红素水平复常时间(4.19±0.56d)均显著低于间歇组(49.56±8.67h、5.68±0.79d),提示间歇性照射可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胆红素水平尽快复常。短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可促进机体对蓝光产生耐受力,避免长时间照射产生刺激性,减轻不良反应风险,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持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1/40)显著低于间歇组(18.42%,7/38),提示间歇性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模式。
        综上所述,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可快速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并有助于缩短疗程,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唐斌.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8):72-73.
[2]李群.预警安全机制对预防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患儿不良事件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08):206-209.
[3]刘滢.新生儿黄疸治疗中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的效果对比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9):131-132.
[4]王珂.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患者对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影响及安全性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6):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