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8期   作者:龚娇娇
[导读]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脑卒中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龚娇娇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    安徽省马鞍山市 2430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脑卒中护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8年1-12月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管理: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卒中护理管理模式:成立脑卒中护理管理小组、实施脑卒中护理管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全天无缝隙监测患者、加大心理干预、出院后由护士每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每月进行家庭随访1次等。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疾病认知程度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管理模式;神经内科
        引言
        脑卒中又名为中风,是由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或脑部血管意外破裂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吐字不清、肢体麻木、头晕头痛甚至半身不遂等,对于消化、呼吸及循环等系统功能正常极为不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内科护理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康复效果较好。本文研究分析了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8年1-12月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59~81岁,平均(65.5±6.3)岁;脑梗死79例,脑出血21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58~83岁,平均(65.4±6.2)岁;脑梗死80例,脑出血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环境管理等,对饮食等注意事项进行告知。试验组采用康复护理,具体如下: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发病较急,患者一时间难以接受失语、偏瘫,或因经济压力等因素,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甚至会对治疗与护理产生抵触心理。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要主动、耐心地与之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依据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予以心理疏导,例举康复效果较好的病例,以增强患者康复信心。环境护理:对患者所用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也要保持病室内的空气畅通,对于年龄大的患者要给予受压皮肤的护理,避免出现压疮,与此同时也要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康复护理干预,以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插管情况为依据,采用分级护理,合理、弹性排班,对于高危插管患者,要配备2名及以上的护理人员,以实现全天侯无缝隙监督和管理。制定一份详细的运动康复训练计划,陪伴患者每天按时完成运动计划。饮食护理:依照患者的病情给予制定适当的饮食方案,例如术后早期要给予全肠内营养。尽可能的了解患者的饮食爱好,在适当的情况下满足患者提出的需要。体位干预:发病早期予以良姿位摆放,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患肢受压,避免肢体外翻或内旋。在患者卧床期间,可对其患肢进行适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可对肢体进行适当牵拉、屈曲,但不可力度过大。

语言功能锻炼:对于有失语表现患者,要指导尽早进行语言功能训练,从单字发音训练开始,逐渐再进行词组、短句等练习,指导患者做伸舌、鼓腮等动作,并鼓励患者开口说话。让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多说话,进行语言功能训练。
        2结果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评分、NIHSS评分、Ba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疾病认知程度评分、NIHSS评分、Ba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疾病也被称作中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伤残率,不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故而除了采取手术治疗以及对症治疗以外,还需要对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以此来促进患者康复。据相关研究显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病残率,还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康复护理是常见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重视患者心理需求,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有利于其建立治疗信心,进而缓解患者心理负担,并通过进行康复训练,锻炼患者肢体功能,进而使得患者的机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恢复。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护理模式与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康复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由此证实该护理模式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饮食结构却越来越不合理,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其中就包括了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脑卒中,高发人群为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此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缺血区血液循环的改善是治疗的关键,而在后续康复期加以适当的、科学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病情更快地恢复。糖尿病是内分泌疾病的一种,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其并发症居多,其中,脑卒中为并发症之一,属于严重性并发症,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因为神经内科护理在患者原有基础护理上实施心理康复护理与肢体康复护理,是使用药物无法达到的治疗、护理效果,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时,同时促进患者肢体恢复,使患者能够下床运动,促进血糖的代谢,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脑卒中是一种致死、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易遗留有肢体功能、语言功能障碍等,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期的康复训练指导尤为重要,康复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康复信心,使其更好地坚持康复训练;体位干预可以避免患肢受压等不良情况;语言功能锻炼、吞咽功能锻炼、肢体功能锻炼,可有效促进语言及肢体功能恢复。说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有助于其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较好,能够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克服内心的焦虑、畏惧等不良情绪,树立尽快康复的信心,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从而更快、更好地恢复。综上,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地恢复其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及言语功能等,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丁敏.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8):1088-1091.
        [2]曹季譞.康复精细化管理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中的价值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1):189-190.
        [3]王飞,陈晓云,闫秀琴,等.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9):1457-1461.
        [4]张芳芳,杨海燕.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0):5-8,20.
        [5]张慧萍,费才莲.语言康复进阶模块化护理在脑卒中伴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