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8期   作者:李 梅
[导读]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在其应用动静脉内瘘期间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李  梅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在其应用动静脉内瘘期间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相关并发症率为5.71%,对照组为25.71%,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8.53±1.16)分,对照组为(90.02±0.25)分,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在其应用动静脉内瘘期间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率,并可改善护患间关系。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动静脉内瘘
        终末期肾病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发展的终末期,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措施有肾移植以及血液净化肾脏替代治疗。其中肾移植由于成本高并且肾源稀少,因此血液净化为主的肾脏替代疗法依然是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通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现阶段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有利于确保透析平稳以及血流充足,通过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延长患者内瘘的实际应用时间,并预防各类并发症[1]。以下将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在其运用动静脉内瘘过程中提供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本院70例接受动静脉内瘘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依据护理模式分组,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3~78岁,均值为(62.3±1.5)岁。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2~79岁,均值为(62.4±1.4)岁。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由患者主管医生为其制定个体化的透析治疗方案,护士为患者开展透析穿刺护理、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和日常用药指导等;观察组运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方法为:组建多学科协作护理团队,主要包括肾病科、超声科、血管外科的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在手术前由小组成员进行查房并完成AIIen实验,对于患者手部血液的实际供应状况进行评估和判断,术前需要实施血管彩超检查,从而明确手术方式和具体部位。在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医生详细向多学科护理小组成员讲解术中手术状况和相关的术后注意要点,并与患者的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就患者的吻合口部位、渗血状况以及皮肤状况等进行讲解和交接。叮嘱患者在手术后患肢避免提拿重物,避免抬高术肢以及直接抓挠皮肤,并维持该侧肢体的卫生和清洁。给予患者握力训练的相关指导,在血管外科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对于患者术后内瘘通畅度情况进行判断,并对末梢血管充盈情况进行判断。患者术后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以前,需要由全体小组成员进行共同协作和查房,并通过进行物理观察对患者彩超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评估,从而了解其内瘘成熟状况,并由全体成员共同为患者制定穿刺计划方案,由高年资护士作为患者的穿刺操作者 [2]。科学地制定穿刺计划方案,包括穿刺点以及穿刺方向,确保血管得以合理运用,期间需每月定期对患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其穿刺方案的应用效果,对于不足之处需要及时改进。患者在接受透析过程中,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需要负责对其吻合口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如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尽快通知手术医生和患者的主管医生。
1.3评价标准
        (1)统计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局部感染、血肿、内瘘闭塞以及血栓形成等。(2)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利用自拟问卷法调查,0~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的相关并发症率为5.71%,对照组为25.71%,P<0.05。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8.53±1.16)分,对照组为(90.02±0.25)分,且组间相比P<0.05。
3讨论
        血管通路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来说是其重要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由于具有使用寿命长、应用便捷以及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加强科学的护理干预,是促使其内瘘成熟以及维持良好内瘘通畅度以及预防各类并发症的主要环节。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是近年来临床护理的新方向,由不同学科的医护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就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评估,结合其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医护管理方案,有利于确保患者医护方案的规范化以及个体化[3]。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将患者作为核心,对于院内相关医疗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多学科团队协作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职责明确、处置有力以及程序清晰的医护服务,因此可更好地提升护理质量并改善护理满意度[4]。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应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更好的降低其动静脉内瘘应用过程中的并发症率,确保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正常进行,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例如本次对比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这提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并提高其动静脉内瘘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终末期肾病患者在其应用动静脉内瘘期间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率,并可改善护患间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彩梅.临床护理路径联合整体护理模式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20,29(26):145.
[2]高丽丽,刘文博,钱利娟.细节管理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健康大视野,2020,31(18):282.
[3]代修文,邓方英.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终末期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20,42(13):1763-1764,1772.
[4]茆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中细节管理的应用[J].糖尿病天地,2020,17(6):221-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