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上海 20009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设定为2018年1月-2020年10月,纳入样本为50例膝关节损伤行关节镜术患者,以护理方案差异为依据,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术后基础性护理,研究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关节镜;康复护理
膝关节内部结构复杂,受外界暴力作用影响极易产生半月板损伤、骨折脱位等损伤,导致患者膝关节疼痛严重,日常运动受限。临床治疗膝关节损伤多采用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属微创手术技术,可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1]。为提高关节镜手术预后效果,需强化术后护理干预。康复护理以康复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系统性康复训练可改善术后多项生理机能。为深入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的相关问题,本研究总结评估我院患者相关基线临床资料,分析评估早期康复护理应用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设定为2018年1月-2020年10月,纳入样本为50例膝关节损伤行关节镜术患者,以护理方案差异为依据,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全部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膝关节损伤,并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且同意参与研究。汇总评估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研究组男女性别比值为14:11,年龄区间跨度范围22-58岁,均数(40.27±2.85)岁,其中半月板损伤1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8例,副韧带损伤5例。对照组男女性别比值为13:12,年龄区间跨度范围23-56岁,均数(40.33±2.97)岁,其中半月板损伤1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9例,副韧带损伤6例,基线资料差异对本研究结论无影响(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关节镜术后基础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密切监测切口恢复情况及患侧肢体血运状态,指导患者完成术后基础性康复训练。
研究组患者行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人员依据康复医学理论及患者膝关节损伤情况制定各项护理操作。(1)康复训练计划制定: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护理人员需及时对膝关节实施冰敷,持续冰敷时间为3-4d。待麻醉药物药效消失后,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完成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并对下肢肌肉组织实施被动按摩。术后6h起实施功能锻炼,为患者制定每日训练内容,并依据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训练方案。(2)术后1-2d:指导患者完成直腿抬高练习,取患者平卧位,指导患者将膝关节完全伸直,维持踝关节常规功能体位,屈曲健侧膝关节。指导患者将患肢抬高约30°,保持动作10s,每组需完成20次练习,共需训练4组。同时,指导患者完成踝泵运动,膝关节伸直后,踝关节背伸跖屈,保持动作10s,每组需完成20次练习,共需训练4组。辅助进行股四头肌训练,保持患肢处于平放状态,腿部肌肉适当紧绷,维持10s后放松,每组需完成10次练习,共需训练4组。(3)术后3d:指导患者屈伸膝关节,使患者于床边保持坐位,双腿自然下垂,利用健侧肢体向后侧压患侧肢体,逐步增加患肢屈曲度,维持动作1min,每日训练30min。(4)术后4d:指导患者完成站立平衡训练,并逐步过渡至行走运动。行走期间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利用股四头肌带动下肢移动,并增加屈膝幅度,以改善膝关节运动能力。术后1-2周可对患者进行负重训练及上下楼梯训练,以提高关节承重能力。同时,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完成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动,训练患者咳嗽及深呼吸,促进排痰。
1.3评价标准
利用Lysholm膝关节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指标包括支持、疼痛、肿胀、跛行等,得分为90分为优,得分为70-90分为良,低于70分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0%,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8.0%,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
.png)
3、讨论
关节镜手术是临床治疗膝关节损伤的全新方案,其主要优势为术中创伤面积小,出血量显著减少,对膝关节生理环境无严重影响,可显著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提高关节镜术后康复效果,需强化术后护理干预[2]。
总结本研究相关数据,研究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对照组,可认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显著。早期康复护理以康复医学核心理念,护理人员对患者膝关节及邻近区域肌肉组织的运动可改善血运状态,并能够缓解膝关节邻近区域静脉充血状态,减轻骨内压,显著促进炎症吸收,进而缓解膝关节肿胀及疼痛等症状[3]。同时,早期膝关节康复护理有助于缩短膝关节功能恢复整体时间,通过训练股四头肌可有效预防肌肉萎缩等症状,并可提高关节运动能力,显著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为确保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护理人员需指定完善的护理干预计划,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将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有效融合,逐步调整运动强度,以确保护理效果[4]。
由此可知,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常锐.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17):1627-1628.
[2]芦海燕,杜少杰,杨立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高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4):177-180.
[3]李丽,吴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7):92-94.
[4]冉晓梅,李梅.康复训练指导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8):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