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降低院内感染中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林莉
[导读] 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降低院内感染中的效果。
        林莉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6医院(温州医疗区)供应室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降低院内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室的10名消毒供应室工作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管理消毒供应室,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室的10名消毒供应室工作者作为观察组,采取全方位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管理消毒供应室,并从两个阶段各抽取100例使用供应室器械物品的患者,对比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全方位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管理的消毒供应室工作者满意度高于传统护理管理,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管理(P<0.05)。结论: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相比,全方位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显著,可明显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者满意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院内感染;效果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日常运行中为其他临床科室提供无菌物资的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医疗水平[1]。根据临床实践,滥用抗生素导致各种耐药菌的出现,耐药菌临床感染的概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治疗,并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因此,在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要有效控制感染源,防止患者受到医院感染的影响,避免对医院日常运营造成不良影响。供应室是医院内供应无菌用品的部门,主要用于医院内使用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回收、清洁、消毒和包装。在无菌操作中,治疗和护理操作的首要标准是减少感染的发生,医疗器械的无菌效果是控制的主要环节,由此可见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部门。因此,在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的过程中,提高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降低院内感染中的效果。详细情况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室的10名消毒供应室工作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管理消毒供应室,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室的10名消毒供应室工作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男性消毒供应室工作者1名,女性消毒供应室工作者9名,消毒供应室工作者年龄范围为36岁~55岁,平均年龄为(42.12±4.12)岁。患者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26岁~78岁,平均年龄为(54.12±4.21)岁。对照组男性消毒供应室工作者1名,女性消毒供应室工作者9名,消毒供应室工作者年龄范围为36岁~55岁,平均年龄为(42.21±4.83)岁。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26岁~76岁,平均年龄为(54.45±4.5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管理消毒供应室。观察组采取全方位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管理消毒供应室,第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其中首先要完善洗涤、消毒、包装制度,确保供应室处理的物品能够满足医院正常运行的要求。护理管理人员要定期完成供应室工作质量检查,随时抽查。第二,优化供应室布局。供应室的消毒中心需要靠近各个科室,需要配备专门的供应通道,消毒中心的房间需要保持通风和适当的采光。供应室内部主要分为辅助区和工作区两个部分。
        其中,辅助区为护理人员休息室,工作区为打包灭菌区域、发放和储存区域。污区温度16一20度,湿度30一60%。打包灭茵区是温度20-23,相对湿度30一60%,储存室温度不能超过24没,湿度不超过70%。第三,控制各工作环节。清洁、消毒等工作环节必须按有关程序进行,加强清洗机维护,仔细区分未灭菌区和消毒区,仔细核对器械、材料名称,检查消毒、灭菌时间和失效时间等。具体工作要根据设备性质进行,如精密仪器需要人工清洗,可拆卸式仪器需要拆卸清洗以确保彻底清洗,传染病患者使用的仪器要先浸泡在氯制剂中再清洗。

清洗消毒完成后,仔细检查设备零部件数量,避免影响设备性能的零部件丢失。根据商品性质选择合适的存放位置,定期检查物品是否正常,及时清理无效物品并补充[3]。第四,人事管理。消毒供应室人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质量,加强人员管理势在必行。首先,应要求工作人员穿上工作服,并确保工作服干净整洁,离开供应室时及时脱下工作服,避免衣物污染或将污染源带入临床科室。同时,应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洗手,包括工作中、手术前后的洗手。此外,工作人员每年检查一次,患有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继续在供应室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精通各种操作程序和方法,熟悉各种物品的性能和属性,确保物品的搬运和维修工作能及时完成。此外,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第五,质量控制。(1)清洁质量:清洁物品后,需要经过管理人员的质检,主要检查物品和设备是否有污渍或锈斑,严格控制清洁质量,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2)消毒质量: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消毒操作流程,严格遵守消毒技术和程序,对检测和消毒不合格的物品予以退回。(3)灭菌质量:灭菌质量检查主要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进行,其中化学是指控制灭菌物品中化学指标的合理性;物理检查主要是对灭菌压力、温度和时间进行严格要求;生物检查主要是通过生物监测包进行[2]。
        1.3 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工作者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院内感染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P<0.05表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工作者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全方位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管理管理的消毒供应室工作者满意度100.00%高于传统护理管理50.00%(P<0.05)。
2.2院内感染对比
        全方位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管理的消毒供应室工作者院内感染0.00%低于传统护理管理9.00%(P<0.05)。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如果消毒灭菌不彻底,容易引起医院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压力,进而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必须重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解决工作区域分布不合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确保医疗安全[3]。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是持续改进护理服务。通过加强对各工作环节的管控、协调、组织和规划,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将其应用于消毒供应室,加强人员培训,可以为提高工作质量奠定基础,工人综合素养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针对布局不合理的情况,沟通和重新划分区域,规范管理,可以避免人流造成的交叉感染问题[4-5]。
        本研究显示,全方位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管理的消毒供应室工作者满意度高于传统护理管理,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传统护理管理(P<0.05)。
        综上所述,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相比,全方位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显著,可明显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者满意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艳玲.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217-218.
[2]赖舒婷.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实施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7):171-172.
[3]金美玲.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院内感染管控中的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12):96.
[4]王严.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降低院内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3):256-257.
[5]李玉美.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在降低院内感染方面获得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3):179-1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