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聪颖
赤峰市中心血站 内蒙古 赤峰024000
【摘要】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疼痛耐受度、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本站首次参加无偿献血的400例献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200例,男性98例,女性102例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方式,对照组200例,男性100例,女性100例,进行常规性献血处理。对比两组的疼痛耐受度和不良反应程度。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的疼痛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献血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方法,有助于减轻献血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献血者感受到良好的献血体验,提高其再次献血率,提高血站的献血人数,更好的保留一支稳定的固定献血队伍。
【关键词】 人文关怀;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影响
前言:随着时代的变化,献血越来越常见,很多的健康人群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中。保证了医院缺血的状况,但是无偿献血者,特别是第一次在血站献血,都会有些害怕,不管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献血者都会有一些抵触、恐惧、焦虑、烦躁,或者其他的不良反应。为此,在无偿献血的过程中,除了大力宣传献血知识,还要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提供细致的服务。这就是人文关怀护理的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整个献血过程中,通过对献血者的安抚和关怀,将营造出轻松的氛围。对再次献血提高满意度,减少疼痛,建立一支稳固的无偿献血队伍。本次研究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疼痛耐受度、不良反应的影响,具体详情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本站首次参加无偿献血的4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1]:身体健康,年龄在18岁以上,体重男性大于50kg,女性大于45kg。400例无偿献血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00纳入实验组中,男98例,女102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0±6.75)岁;200纳入对照组中, 男100例,女100例;年龄20-48岁,平均(34.00±7.00)岁。
以上献血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签署同意书,两组献血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用常规献血护理方法,接待无偿献血者,穿着整齐,护理人员与无偿献血者(男性和女性)进行简单沟通,讲解注意事项。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在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注意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若发现献血者脸部发白,及时停止采血,扶到一旁休息,若还是很严重,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当献血结束后,护理人员嘱咐献血者按压针眼处,献血结束后,护理人员会通过短信的形式,告知血站的献血检测结果[2]。
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①在献血者采前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将以人为本的护理方法融入到工作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耐心对待每个献血者,用热情微笑服务接待每一位献血者。
②在献血前的护理人员准备中,护理人员着装整齐,塑造良好的形象,不染发,不做指甲,增加献血者对血站的信任。献血后应对献血者捐献表示感谢,夸赞爱心意识,增强对献血的好感度[3]。
③在献血的过程中,尤其是对首次献血的人员要多加关注。询问是否吃过早饭,晚上睡眠质量怎么样?告知献血者不用紧张,轻松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扎针时患者皱眉或者表示疼痛时,一旁的护理人员要积极进行开导,分散献血者的注意力,给献血者倒上一杯热糖水或者给献血者一块小饼干,增强献血者的信心。
④献血后的注意事项要告知献血者,24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4小时内扎针处不要沾水,不要拎重物。告知献血间隔期,欢迎再次参加献血,请献血者填写 满意度调查表,为献血服务提供自己宝贵意见, 不断加强献血人文关怀护理水平。
⑤为了增强献血人文关怀护理,献血后5天内(工作日)已电话回访的形式,询问献血者最近情况,再次感谢献血者,不打扰其正常生活。 在献血者生日时为献血者发送祝福短信,让献血者感到温暖。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分为中度疼痛,轻度疼痛,重度疼痛;
(2)比较两组献血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根据献血者的症状和体征,将献血反应分为轻度反应、中度反应和重度反应。
1.4 统计学
处理数据应用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表示,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从数据来看,对比两组的疼痛耐受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无偿献血本身就是一个高尚的行为,定期进行献血对自身而言是一种健康的行为,其不仅可对自身加快新陈代谢,还可增加血站的库存量,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今后生病,都可以免费获取血液供给 。但因为在献血过程中献血时,针穿刺在皮肤上,给献血者产生紧张和害怕的情绪,因而导致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的会产生剧痛,这就会影响到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心情,挫伤其积极性。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方法,是不可缺少的,在献血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4]。
人文关怀护理,实际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护理人员用优质的服务,去对待每一个献血者。在献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提供的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缓解献血者的不良反应的情绪,降低恐惧感,提高献血者对护理人员安全感和自信心,进而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痛苦。为了确保采血工作顺利开展,血站的工作人员要鼓励献血者,激发他们的再次献血热情,给血站进行大力宣传。
本次研究表明,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待两组的献血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数据显示:无偿献血者大部分以轻度疼痛为 主,对照组中度疼痛人和重度疼痛人数都较多。 表明实行人文关怀护理方法是可以有效缓解痛苦的,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献血成功率。
综上所述,对献血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减轻献血者疼痛,这个护理方法是可以在现实中被采纳的,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对血站的护理人员展开工作顺利进行添砖加瓦[5]。
参考文献:
[1]马杰,范亚欣,梁晓华.政府支持无偿献血工作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20,33(2):136-139.
[2]刘秋芳,刘庆佩,郭小雪.无偿献血用血返还现状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9):143-144.
[3]王峰.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153-155
[4]郝彩红,马仕财.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9):2860-2862
[5]张冬薇,李姣姣.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休会.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