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护理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对通气功能的调节作用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欢
[导读] 探析气道护理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对通气功能的调节作用。
        王欢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638300
        【摘要】目的:探析气道护理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对通气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内收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所有患者以姓名首字母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50例,常规护理+气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以此判定气道护理对ICU重症患者通气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FEV1、FVC和FEV1/FVC等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所有对比均差异明显(P<0.05)。结论:气道护理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字】ICU;气道护理;通气功能
        ICU是一个危重病集中救治的,以医务人员为主体,以医疗设备为保障,以连续监测治疗为手段,是集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的场所[1]。ICU重症患者多为颅内肿瘤、严重脑损伤等危重疾病患者,且多丧失自主通气功能,需给予机械通气等辅助通气治疗。但此类疾病患者,多抵抗力低下,免疫功能较弱,生理功能均属于衰退时期,较之常规机械通气的患者更易被感染,是肺部感染的高危群体。因此,对ICU重症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气道护理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对通气功能的调节作用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内收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以姓名首字母随机分为参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45.13±5.07岁,ICU入住平均3.06±1.05 d)和研究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45.36±5.73岁,ICU入住平均3.11±0.89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1.2.1参照组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给予患者病情监测、遵医治疗、皮肤护理、定期清理和更换导管等常规操作。
1.2.2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气道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为:①建立气道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6名责任护士担任组员,组长带领组员收集本院既往机械通气的ICU重症患者相关病例资料,了解机械通气可能产生的不良事件及明确诱因,并通过会议探讨,提出预防和解决方案,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气道护理计划;②患者气道插管以后极易引起气道干燥,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气道使用注射泵行湿化护理,避免形成痰痂或出血,具体使用量及泵速,应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进行调整,并采用超声波雾化吸入以及湿纱布覆盖以辅助;③患者机械通气后多无法自主排痰,护理人员应定期使用吸痰器械,辅助患者排痰,避免痰液淤积肺部,引起感染。在实施吸痰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避免吸痰措施时乱动,损伤气道,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④定期清洁患者口腔,避免口腔细菌进入肺部。若患者为人工气道,且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及观察切口部位皮肤状态,对切口及邻近皮肤状态异常患者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1)肺功能指标判定标准: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进行测量,然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差异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护理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FEV1、FVC和FEV1/FVC等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组间同期比较,P<0.05。
3 讨论
        大部分ICU重症患者为保障呼气通畅均需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人工气道作为保证气道的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可在保证气道通畅的同时,防止误吸和反流,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并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2]。但此方式对患者有开创损伤,因此对患者的护理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常规的ICU护理多侧重与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遵医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个性化差异难以起到有效的护理价值。但在其基础上实施气道护理,可通过气道湿化、心理护理、吸痰措施、口腔卫生及创口护理等多项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肺部感染,且患者接受度较高[3]。作为对症护理,气道护理其科学高效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气道护理用于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国翠, 李瑞云, CHEN,等. 人工气道吸痰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19(15):203-205.
[2]王荣菊, 部文茜, 程爱斌,等. 重症ICU中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护理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 28(S4):56-57.
[3]曾惠清, 甘佩仪, 程婉红,等. 集束化护理理念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对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10):1836-1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