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琳琳
阜南县人民医院 安徽 阜阳236300
【摘要】目的 探讨观察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9年2月~2020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计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康复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FMA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强化康复护理;脑梗死偏瘫;肢体功
脑卒中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其中脑梗死约占75%以上,在临床上占据较大比例。脑梗死幸存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如长时间卧病在床,可导致废用综合征,因此治疗后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为探讨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将我院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共计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4)。对照组男性患者为11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介于55岁~75岁,平均年龄为(58.3±3.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为11例,年龄介于56岁~77岁,平均年龄为(61.7±3.2)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心理干预、健康教育、体位护理、用药操作与基本康复训练等。观察组患者则加施强化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被动训练:护理人员辅助患者进行肌肉与关节训练,以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依次进行,并从小幅度活动逐渐增至大幅度,辅助康复师进行操作,并在旁守护,避免患者跌倒或坠床;训练过程中应时刻鼓励患者,对患者任何的进步均应给予肯定,并随时间延长而减少辅助训练强度,使患者可逐步主动训练。②按摩护理:拇指按摩患肢合谷、曲尺与足三里等穴位,并左右各转18次点按气冲穴与气冲穴旁腹壁下动脉;略微用力按压足底涌泉穴,揉搓脚底至产生热感,并按摩患侧淋巴密集处至产生热感,30mi/次,早晚各1次。③坐与站的练习:起初,以60坐起为宜,并保持一定时间,随训练强度的增加可增加至90°,并呈循序渐进原则,不可贸然提高强度:站立训练主要先进行床边双腿下垂训练,锻炼脊椎与髋关节,并逐渐减去扶持物,30min/次。④意识与认知护理:引出患者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刺激患者头脑的思考与认知能力,并对患者皮肤进行刺激,综合提高患者触觉、听觉、视觉与思维的能力,使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加全面。
1.2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以均差±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的计数资料,经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png)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护理前,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png)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年脑梗死志者的人数也愈来愈多,虽然医学的进步使脑梗死病死率大大下降,但是脑梗死所带来的致残率却在不断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甚至生活无法自理,为其家庭亦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应该引起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常规护理使患者的恢复时间过长,这样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逐渐消磨了志者的康复信心,从而产生消极心理,不利于患者的最终恢复。强化康复护理中由康复师与护士共同完成被动训练,使患者得到更专业的康复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在旁守护并对患者的点滴进步进行肯定,使患者增加恢复的信心。通过肢体按摩,可加速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预防水肿,疏通经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在按摩的过程中还可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坐起与站立练习,循序渐进,使患者能感受到自己每一天的进步,认识到通过不断的练习,患肢可以逐渐恢复,使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积极的面对疾病。认知护理可以让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患肢侧,从而有意识地提醒患者,使患者有意识地锻炼患肢,促使患者早日复。本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主要原因在于,康复师和护理工作人员协同商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利用按摩护理方式辅助,刺激患者机体内的血液循环以及经络疏通;通过认知护理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意识,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由此可见,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有效的强化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随着肢体功能的恢复,使得患者可以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例如:进食、如厕、洗漱,甚至做家务,这样不但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还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对于患者的进一步康复起到了鼓舞作用。由于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恢复,使得患者情绪高涨,重燃了生活希望,重塑了生活信心,生活质量也随着心情的好转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双.综合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349-350.
[2]戴华荣.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偏瘫肢体恢复及致残率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2):3709-3711.
[3]陈彩霞,黄淑燕,庄更容.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9,7(11):648-649.
[4]龙捷.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85):115.
[5]孟楠.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118.
[6]胡海霞.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护理及实施意义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