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谢滔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规模与数量持续性增长。
        谢滔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市 200072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规模与数量持续性增长。目前,因为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城市道路拥堵与混乱问题严重,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和交通系统功能的发挥。所以,必须深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情况,不断提高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的整体水平,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转。本文主要分析城市道路交通和交通工程设计技术。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研究;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城市内道路交通系统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城市内部道路工程直接关系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良性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随着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出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低公害、无污染、安全性等成为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的设计准则。
1、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1.1快速路
        针对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来说,主要功能是给车辆提供距离较长的快速通行道路,不但可以更为有效的连接城市内各个交通片区,并且可以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疏通性,可以保证城市内部交通系统与外部交通系统的相互连接,对内为城市内部主要干道,可以对外构成聚集和吸引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交叉控制作用,设置快速路时,车道数量需要超过4个[[]]。
        1.2主干路
        城市内主干路主要作用是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之间的相互连接。设置主干路时,需要设置四个机动车道以及相应的非机动车道,两者用隔离带进行隔离,其中机动车道分为四车道、六车道以及八车道等。主干路可以进一步的提升道路整体交通能力,一般是运用交叉口的扩大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交通拥堵等方面的因素。
        1.3次干路
        城市交通道路中的次干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和主干路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作用上相互补充,可以和主干路构建完整的城市交通干路网络。次干路在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主要发挥集散作用。一般情况下,次干路设置于公共住宅或者建筑物位置,次干路也兼顾生活服务功能。
        1.4支路
        支路主要发挥生活服务的功能,建设于住宅区域,主要就是给群众步行以及小型机动车、非机动车等行驶提供通行道路。
2、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2.1城市交通性道路的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当中,关键在于城市交通性道路的设计。城市交通性道路承担着重要的车辆通行的作用,属于重要的道路类型。设计交通性道路时,必须坚持车辆通行服务效率的主要目的,尤其是设计主干道上护栏、路灯、公交站台与过街天桥等模块时,必须始终坚持简单明确的原则,最大程度上的突出各个功能模块的基本使用性能。设计交通道路上标志标线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位置的科学合理,并且在前期施工应当为后期标志标线的设置预留一定的位置,保证道路标志标线的合理设置,确保车辆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且精准的掌握路况信息,以此来增强道路交通系统整体安全性与通畅性[[]]。
        2.2城市生活性道路的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城市生活性道路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生活性道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生活性道路的安全性,增强生活性道路的设计实效性。交叉口位置需要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尤其是停车要求相对较多的街道在设计道路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规划设计停车位。

此外,还应当注重设计引导性与限制性的各类交通基础设施,保证能够对于生活性道路实际使用功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根据道路路边与路中的设施来科学合理的设置,以此来管控道路车流与车速,增加居民在生活交通道路中的活动空间[[]]。
        2.3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在设计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时候,首先应当充分了解与掌握城市道路的构成与分类,即了解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与支路等各类道路的实际情况。快速路、主干道与次干道等主要分为一级道路与二级道路,其中一级道路是为新城区提供必要服务,二级道路中主要是旧城区的道路。支路包括三级,一级支路属于服务性质的道路,二级支路为自行车通行车道,三级支路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相互混合的道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道路的基本功能与分级基础要求,合理的选择横断面的基本形式。选择横断面形式时,需要最大程度上的避免物理切割,确保交通流发生改变时,能够有效利用其他类型的道路。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行人和非机动车道设置于同一平面中。可以利用高差方式来隔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
        2.4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中交叉口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道路交叉口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一定的设计要求。首先,必须保证道路交叉口和城市道路系统交通流量之间相互适应,根据交叉口的实际情况来完成合理的设计。其次,针对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合理的设置道路的各个设施空间,增强交叉口整体通畅能力,避免各个交通流相互产生不良干扰。最后,设计交叉口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各个交通流的实际行驶轨迹,科学合理的设计交叉口。
        2.5城市道路路段的设计
        设计交通路段时,必须做好行人过街道的通行空间设计,保证行人过街的通畅与安全性,避免行人对其他类型交通流造成的不良干扰。一般情况下,交叉口设置于行人过街的横道,按照道路情况来明确路段是否需要加设行人过街横道。行人过街横道宽度需要保持在3米左右,根据横道设计和行人对于过街提出的需求来提高通行能力,增加幅度以1米为单位,行人过街的距离必须根据区域情况来区别设计,例如城市的中心商业区内行人过街的间距应当尽量缩小。普通区域因为行人流量较少,因此行人过街间距必须严格控制。
        2.6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
        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规划中,绿化景观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提升道路的整体设计水平。设计道路绿化景观时,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首先应当确保绿化景观能够充分满足于城市发展需求与城市文化特征等方面的需求,充分的发挥出道路绿化景观对于城市发展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其中,针对广场进口等位置的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绿化用地与景观的相互协调,尤其是交叉路口必须预留足够空间,确保交通功能正常的同时发挥绿化景观的作用。设计道路两旁地形与现有建筑物周边的绿化景观时,能够通过微地形的方式来设计绿化景观,从而能够通过建筑环境来设计高低相互配合且具备层次感的绿色景观,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还能够提高道路的整体舒适性。  
        2.7交通枢纽的设计
        城市道路的交通枢纽设计主要就是车站等位置的前广场设计。如火车站前广场的设计,需要确保城市道路整体设计的科学性,考虑宽敞度,降低交通拥堵情况的发生率。贯彻公交车优先通行的原则,保证公交站点的合理设计,科学划分人行道和车行道,为出租车与私家车等建设专门的停车场,保证城市交通系统的有序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明确城市道路的主要分类与构成,积极优化道路交通工程,深入研究各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保证城市道路作用的充分发挥,给城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翔. 城市道路交通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328(10):42-42.
[2]曹辉.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城市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J]. 智能城市, 2020, 006(003):144-145.
[3]徐海涛. 城市道路交通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J]. 建筑与装饰, 2020, 000(005):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