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雪 史百福 尹海军 贾冬梅
身份证号13062119781219**** 河北石家庄 050000
身份证号13042719870206**** 河北石家庄 050000
身份证号13082119830429**** 河北石家庄 050000
身份证号13018519891017****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混凝土本身具有的整体性好、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可塑性好等优点,使建筑行业中混凝土的使用较为广泛。但,混凝土极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出现变形及裂缝,对混凝土建筑结构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应对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的成因进行充分了解,并采取相应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保证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
伴随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混凝土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其依靠自身的耐压性、抗拉性、稳固性等特点在建筑结构中凸显出巨大作用。但由于其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时常出现裂缝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深入研究其成因,有的放矢地使用控制措施,进而确保建筑结构更加安全和稳定。
1造成建筑结构施工内房屋裂缝的原因
1.1温度因素
在施工环节内,当建筑不同部位其温度存在差异时,便易导致裂缝的发生。该类裂缝一般为水平、斜向45°或者垂直状况。其产生原因如下:①楼盖采取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当混凝土在浇灌之后会经过一段逐步硬化的时间,在该段时间中,楼盖含水量逐步降低,温度增长,但围护结构所受影响较小,其温度变化较小,此时两者间温差增大,进而导致裂缝状况;②建筑竣工以后,阳光暴晒会导致建筑温度增高。以砖混结构类建筑为例,其隔热性能较差,此时屋盖温度攀升的速度较快,升温幅度较大。但其墙体升温的速率相对而言较慢,升温幅度较小,因而两者间便会存在一定温度差。当温差增长时,其所导致的拉应力、剪应力亦随之增长,两力增长至超出房屋本身的承载力时,裂缝状况发生。
1.2设计因素
建筑施工需要从设计图纸的要求出发,但设计环节的不够合理,便会带来直接的质量问题。例如设计单位未能对建筑地区内的气候、土质以及水文等状况进行充分考察,未能从建筑规模以及环境出发来选取适合的有关系数,此时便为房屋建设埋下了裂缝隐患。此外,设计人员以视觉效果为主需求来选取建材,便会致使建筑的上层、底层混凝土配比存在差异,进而易导致裂缝状况的发生。
1.3沉降状况
一般状况下,沉降不会带来建筑的裂缝问题,但当建筑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且该类状况较为严重时,裂缝问题便会随之而来。该类裂缝一般位于窗框台角、维护结构转角等位置,主要形态为“八”字形状。
2控制建筑结构施工内房屋裂缝的措施
2.1做好混凝土表面的处理
在处理混凝土的表面时,若处理工作不够彻底或及时,便会带来一定的裂缝问题。施工方在处理工作中,可采取化学或物理方式进行。
2.1.1化学方式
该方式原理为物质间的互相反应,以此来达到清理杂质的目的。施工方可利用碳氢化合物或磷酸三钠等清洁剂进行。
2.1.2物理方式
该方式中应用较广、效果较佳的是蒸汽清理方式。其原理在于,以对应设备来制造大量蒸汽,将蒸汽以较高速度往混凝土表面进行喷射,利用冲击力较高的蒸汽来将混凝土表面附着的各个杂质进行清除。此外,喷砂处理也属物理方式,该方式在于利用某种特定精细的磨料,使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快速冲击。这两类物理方式的进行都受冲击力度的影响,但若表面杂质的硬度或粘结力过大时,其清理效果便会受到影响。此时施工方可利用离心式抛丸的方式,达到强度清理、无尘处理的最终效果。
2.2严控混凝土的成分比例
在搅拌混凝土时,施工方要从施工要求、混凝土配比规范等方面出发,将水泥、沙子以及水的比例严格合理的控制起来,使混凝土能在抗渗抗压上符合本次工程的需要。在控制坍落度时,施工方要在混凝土利用之前,开展坍落度实验,在确定该混凝土质量符合需求的前提下再将其投入施工,降低因坍落度问题导致裂缝状况的发生概率。
2.3检测各建筑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材料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安全度,为降低房屋裂缝状况的发生,施工方要将建材的质量关把好。在采购中,施工方要了解供应商信誉以及生产资质,保障所选购材料都满足国家以及行业标准;在运输和存储中,施工方要从材料特点选择合理方式、工具和地点进行材料的分类存放。例如水泥储存需防潮防雨,并要在材料存储中,及时对其储存温度、湿度和材料状态进行检查。在材料使用前,检测人员要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在使用中由施工人员将各材料使用量记好。此外,底板钢筋混凝土对水泥的性能有较高要求,但水泥性能又易受环境影响,因此施工方在水泥使用前必须进行复检,并检查其水泥种类、标号正确与否。
2.4做好混凝土的泌水管控
施工方在原材料选择上,要从建设环境、施工要求出发选择最佳材料。控制好混凝土配制中的配合比,管理好外加剂、掺合料的使用比例。在开展振捣作业时,施工方要将混凝土的振捣时间控制起来,避免重复振动;在浇筑中利用分层浇筑,管理好各层的浇筑厚度;在混凝土的终凝之前,施工方可对其开展抹面工作,提升表层致密度。
2.5强化建筑幕墙的密封性
结合当下建筑施工状况来看,为提升幕墙密封性,施工方一般会将幕墙气密性、水密性进行提升。在施工环节中,施工人员要能规范搭接窗框扇,控制好搭接量。施工方要确保施工规范性以及设计合理性,确保建筑排水系统的运行正常和稳定,降低因排水问题带来材槽内的雨水积存状况。为进一步将幕墙密封性提升,施工方亦可将保温层加设进幕墙间。
2.6混凝土的养护与温控
为了防止建筑裂缝的发生,需要对施工现场的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搅拌混凝土时,加水冷却碎石,降低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在炎热天气下浇筑混凝土时,应减少浇筑厚度,以散热;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时,应根据浇筑面积设置测温管,定期检测混凝土内外温度,并做好记录。夏季施工时,若混凝土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应在表面洒水,防止水分蒸发而产生裂缝。还应注意大风和大雨的影响,尽量避免混凝土损坏。覆盖洒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2h内开始,但在干热气候下,采用早养护,可缩短至2h~3h,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防止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的养护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在干燥和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维护時间延长。混凝土的温度不能直接观察到。要加强对温度和温度的监测和管理,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实施信息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调整混凝土的保湿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能过大,能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
2.7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通常采用泵送混凝土来完成,使混凝土配合比特别重要。虽然混凝土生产在当今逐渐商业化,但施工单位不能粗心大意,导致混凝土质量通病。例如,在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含砂量等因素中,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为了搅拌混凝土,必须严格满足抗渗等级要求,并根据现场工程实验室科学计算配合比,自动设置计量。众所周知,由于高层建筑深基坑中混凝土体积庞大,通常采用泵送混凝土,因此在泵送前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这样既能满足泵送要求,又能避免混凝土坍落度过大,造成混凝土浇筑后出现裂缝。在实际施工中,池内防渗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2cm~18cm最佳。
3结束语
建筑结构的负荷力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共同承载,为了加强对荷载裂缝的控制力度,就要对建筑工程现场进行勘察,明确施工的环境及结构应用情况,便于对建筑结构的施工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将结构裂缝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因素无法进行有效规避,不可避免的出现建筑结构裂缝,但是只要将结构裂缝控制贯穿于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使得各个阶段的施工都能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便能够将裂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林欣荣.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对策[J].江西建材,2017.
[2]聂万德.混凝土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J/OL].建筑知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