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扬兴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黎洪乡农牧站 615141
摘要:本文分别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综 合防控措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 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 参考以及借鉴,从而全面提升该病综合防制能力。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Af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一直是我国重点防范的主要外来动物疫病之一。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省沈阳市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曾一度引起养猪业的恐慌及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普遍认为非洲猪瘟一旦在我国广泛流行将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1 非洲猪瘟流行特点
1.1病原
从非洲猪瘟的病原上看,其结构非常复杂,在感染的细胞中检测出100种以上的病毒诱发蛋白,其中有部分蛋白存在免疫原性。同时非洲猪瘟具有很强的外界抵抗力,在常温下,保存18个月之久的血液中仍然存在病毒,能够在腌制的肉制品中存活5个月之久,尤其在泔水中能够长期的存活。
1.2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以及传播速度十分快,无论是家猪还是野猪都有可能被传播。首先,非洲猪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通过接触猪的口、鼻等直接进行传播,同时被病毒侵入的设备、工具、食物、环境以及泔水中都可以传播。此外还可以由昆虫等进行机械式传播,这是导致非洲猪瘟蔓延的主要途径。其次,非洲猪瘟还可以通过软蜱叮咬传播,经过叮咬携带病毒的猪后,又叮咬其他容易感染病毒的猪,很快就会造成非洲猪瘟的传播。同时非洲猪瘟可以在软蜱中长期存活,即使该地区携带病毒的生猪被捕杀,但是非洲猪瘟依然可以存在于软蜱体内[1]。此外,非洲猪瘟还可以由野猪进行传播,肉制品也是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因此,这也就使得非洲猪瘟可以跨地区进行远距离的传播。
2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对生猪的危害特别大,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特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四种形式。
2.1 特急性
特急性非洲猪瘟主要是生猪感染了强度较高的非洲猪瘟病毒所导致。在这种情况下,病猪的体温会持续升高,最高可达42℃,病猪会表现出停止进食,精神萎靡,气喘以及皮肤充血等现象。一般在1~4d的时间就会死亡。
2.2 急性
急性主要是生猪感染了较强病毒或者中度病毒导致,这也是最常见的临床特征。病猪的体温也会持续升高在40℃~42℃。病猪会表现出精神不振、相互扎堆以及停止进食等现象。同时淋巴细胞会减少以及单核细胞数量变化,从而引发白细胞早期减少症。病猪会出现肺水肿,严重的影响呼吸。此外,病猪的腹部、耳朵、四肢、胸腔、肛门周围会出现红斑,甚至会出现皮下出血的症状。病猪还会流鼻涕、腹泻以及呕吐等,母猪在生产时还会流产。急性非洲猪瘟在病情暴发一周后病猪就会出现休克以及死亡的情况。
2.3 亚急性
亚急性是病猪感染中等病毒而引发。亚急性的症状与急性症状相似,但是病猪所表现出来的水肿以及出血的症状会比急性的更加重,感染亚急性非洲猪瘟后,母猪流产是其主要的症状。感染的母猪会在 7~20d的时间内死亡,死亡率在30%~70%之间。经过治疗后的病猪能在4周时间之内康复,但是之后依然会出现排毒的现象。
2.4 慢性
慢性非洲猪瘟主要是生猪感染了低毒力的病菌所致。 病猪会表现出关节炎以及皮肤坏死等症状,同时还有可能伴随呼吸困难、流产、四肢无力等症状,慢性非洲猪瘟的死亡率比较低。
3 非洲猪瘟防范措施
3.1 疫情区
首先要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养殖者必须要定期消毒,清扫猪圈,如果要进入猪圈要严格消毒。养殖户应该做好猪舍的通风、防潮设施,定期清扫、清洗猪舍,做好粪便的清理。还应该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对生猪的饲养设备以及猪舍的建筑墙等定期消毒,降低猪病的发生概率。同时养殖户应该修建专门的 猪病隔离区,一旦发现有猪患病应该第一时间将其隔离,防止传染给其他健康猪。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猪圈周围环境的消毒与防疫工作,禁止在猪圈周围放置垃圾或者倾倒污水等。其次,一旦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扑杀,防止疫情蔓延,同时要做好尸体的处理工作,要立即掩埋或者焚烧。发现疫情应该寻找专业的兽医进行治疗,不能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同时还应该及时上报当地防疫部门,做好相关的防疫工作,避免暴发大规模的传染。还要合理使用医疗器械,要符合相关的使用标准以及要求,注射的针头应该及时更换,不能将针头进行二次使用,也不能给其他病猪注射,避免病情加重。还应该建立流动防疫防控小组,及时调查养猪环境,了解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了解疫病流行病学,采集和收集猪群血清,做好血清学调查工作,以保证准确及时的诊断疾病,从而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风险。此外,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非洲猪瘟治疗以及防疫的 投入力度, 在资金以及技术人员上给予支持。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为群众宣传非洲猪瘟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非洲猪瘟的认知度,避免造成恐慌,采用合理、有 效的方式进行防疫。
3.2 非疫情区
除了在疫情区做好相关的防疫工作之外,非疫情区也要加强防疫措施,避免遭受非洲猪瘟的侵害。首先,要加强兽医的专业技能,养殖户要使用科学的饲养方式,提高生猪的免疫力。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缺乏兽医或者兽医专业水平有限,一旦发现非洲猪瘟,很难在最快的时间内有效控制,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兽医的培训力度,同时还应该积极组织养殖户学习专业的治疗方法以及饲养方式,让养殖业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2]。政府部门应该组织专业人士定期检查养殖户的养殖管理方式,对饲养不科学、不规范的养猪户进行正确指导,及时解决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养殖户制定科学的饲养方式。此外,当地的防疫部门还可以在猪病的高发期为猪舍统一消毒以及注射疫苗等。目前有很多养殖户对生猪的饲养方式不科学,养殖户过于重视生猪的生长,没有对生猪进行科学饲养,使用的饲料缺乏一些微量元素,使得生猪的抵抗力不强,很容易患病。比如: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生猪的体温升高,这种情况下说明可能有病原体入侵到生猪体内,生猪就会表现出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等现象。因此,养殖户应该尽早预防,可以通过为生猪注射维生素等方式,增强生猪的抵抗力,避免病原体的侵害。此外,养殖户不能仅仅依靠饲料喂养生猪,还应该为生猪提供新鲜的猪草等,丰富生猪的饲养方式,做到科学喂养,这样才能提升生猪的免疫力。
4 结语
非洲猪瘟由于其传播速度快, 病毒存活率高以及病猪死亡率高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养猪业。因此,必须要清晰地掌握非洲猪瘟的流行特点以及发病症状等,一旦发现及时防治。养殖户应该为生猪提供卫生、清洁的生长环境,定期清洗以及清扫猪舍,保持猪舍通风与干燥,防止细菌滋生。其次,养殖户应该使用科学的饲养方式,提高生猪的免疫力,在饲养的过程要均衡饲料,避免因生猪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抵抗力下降,同时养殖户还 应该积极学习专业的饲养技术,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性以及规范化。政府部门还要加大对非洲猪瘟防疫的投入力度,在资金以及技术人才上给予支持,保证养殖户使用正确、合理的方式防预非洲猪瘟。
参考文献
[1] 陈腾, 张守峰, 周鑫韬, 等. 我国首次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现和流行分析[J]. 中国兽医学报, 2018, 38(9): 1831-1832
[2] 王西西, 陈青, 吴映彤, 等. 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进展[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8, 26(2): 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