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徐艳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也随之发展壮大。如今面对农业的发展,生态平衡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徐艳
        图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22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也随之发展壮大。如今面对农业的发展,生态平衡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关注农业发展速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速度,更应该关注生态环境。一切农业的发展必须以保持生态平衡以及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近年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在面临严重的压力和挑战。下面,我们主要围绕生态文明型农业如何持续发展展开探讨,并对其路径选择提出几点可以参考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引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压力逐渐变大,绿色生态环境成为时代的主题。因而,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有待于被开发,在开发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因而,如何发展生态文明的农业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们对此进行简单探讨和分析。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1.农业发展压力日益增大
        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农村用地日渐减少,人口稳步增长。这些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重大压力,不利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对物质需求的质量有所提升,自然对农业生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人口的增长使得农产品需求量增长与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使得农用土地的减少之间的巨大矛盾[1]。因此,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2.农业现代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匹配
        正如上文提到当下人们的物质需求提升,为了更好的满足当下人们的生活需求,我国的农业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的需求,提升产量和质量。但是,在提升农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的过程中过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换言之,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匹配。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秸秆回收利用率低,大多采用一次性烧毁的形式。再如,为了避免遭遇虫害,大多采用大面积喷洒农药的方式来应对。这些真实的案例对生态环境的发展十分不利,严重的将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
        想要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大自然的良性循环,必须想办法建立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强调绿色环保、回收利用。也就是说,农业生产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前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生态文明型农业主要有资源节约的循环农业、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以及生产安全型的绿色农业。首先,资源节约的循环农业顾名思义,它所强调的是循环利用,也就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进行二次利用,达到资源合理整合的效果。资源节约型的循环农业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发挥资源的节约作用。例如,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我们可以将其运用于饲料的发酵制作,进行二次生产利用。将循环利用代替燃烧废除,一方面可以节约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其次,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是指农业的发展遵循科学的生态平衡原理,任何生产的动作都不允许对生态环境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这种农业模式需要农业生产者要多学习生态环境相关知识,结合实际进行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生产计划,将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平衡相结合,建立真正的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这对推进新时代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安全型的绿色农业恰恰提倡产品的质量至上,以合理的生产方式,生产出绿色优质的产品,满足大众的物质需求。这也解决了当今社会水平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物质要求提高所带来的问题,实现了绿色生产,优化资源,创新生产技术的目标。综上几项优质的农业生产模式都是我们比较提倡的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无害,值得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去探索、推广和学习。


        三、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1.生态循环型农业发展路径
        努力建立生态循环型经济发展模式是当代生态平衡型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将种植、养殖、物流等环节进行综合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一个循环发展的产业链条。我们可以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所产生的的物质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挖掘,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作用,将其全部投入到循环的利用中,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资源的合理整合[3]。例如,人工池塘养殖业,鱼塘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池塘粪便,我们可以利用它作为种植业的天然肥料,具有相当高的营养养分。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人工池塘天然粪便的无处处理问题,另一方面还为种植业提供了生物肥料,达到了循环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对我国的绿色农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一体化工程路径
        为更好的实现绿色生态文明型农业生产的模式,国家应该在政策上对新型绿色农业进行相应的鼓励和引导。农业的发展不应该只是单单强调产量上的增长,而是应该对农业发展的整体运行链条进行评估。一方面要看到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与数量,另一方面要权衡农业发展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的发展真正意义上指的是资源的合理整合、生态环境的绿色循环以及生产的可持续性,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各地方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发展路径进行整体规划,通过不断的实践进行更新和改造,对农业生产者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带领农业向绿色环保文明型产业发展。同时,我们还应该对已经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及时的修复,对农业生产环境进行彻底的改善,禁止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例如,针对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随意排放有毒气体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国家应该退出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督。再如,面对农户生产种植过程中的废弃物质的丢弃,我们可以专门设置相关回收利用的地方,以低价格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进行回收再利用,以此达到资源的节约,实现生态环境平衡,带动农业向绿色环保文明型模式发展。
        3.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度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进,我国陆续推行了很多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及规章制度,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农业建设。法律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对于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4]。另外,我国针对一些环保的生态文明型产业特意提出了一些支持的鼓励政策,鼓励农业进行转型,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例如,新型的无污染的农药生产、新型的肥料等,这些都将对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国家支持这些行业的发展,提倡绿色发展。我国各个地方相关部门也在努力为建设新型的生态型农业发展模式而努力,努力建设可以推动绿色生态环境型农业发现的规章制度。经过多年的生产经验和实践,我国的相关政策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相信在未来的发展实践过程中,会给我们的绿色农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将不断推动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前进和发展,最终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态文明型农业生产模式。
        四、结束语
        生态环境平衡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更是绿色文明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建立生态文明型的农业模式。综上所述,以上为本文的全部见解,希望以上的论述能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纪孔侠.生态文明型理念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吉林农业,2019(19):30.
        [2]杨秋月.发展生态文明型农业  开创农业建设新局面[J].吉林农业,2018(23):44.
        [3]黄智程.关于东北发展生态文明型现代化农业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8,12(30):175-176.
        [4]向飞.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J].南方农业,2018,12(05):84+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