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空间中的发展路径与模式初探——以wework和优客工场联合办公空间分布为例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孙正
[导读] 本文在阐述城市创新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梳理城市创新空间的产生背景、模式及特征类型发展脉络
        孙正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江苏省 210096
        摘要:本文在阐述城市创新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梳理城市创新空间的产生背景、模式及特征类型发展脉络,并着重探讨美国和中国城市创新空间的发展路径与模式,对城市创新空间类型进行划分界定。最后结合wework以及优客工场的空间分布,提出城市创新空间发展的核心相关区位要素和城市经济发展新方向。
        关键词 :城市创新空间,城市经济,区位环境,创新驱动
1.研究背景
1.1发展诉求:城市发展由资本驱动转向以创新驱动,从创新驱动到创新空间引领
        城市是创新的主体区域,是推动创新的重要载体,创新经济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城市的创新空间引领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1.2演进规律:从“硅谷”(Silicon Valley)到“硅巷”(Silicon Alley)再到“硅滩”(Silicon Beach),创新空间发展存在演进规律
伴随着科技发展,创新活动从较为封闭的科研实验室内部空间转变为更加开放与协同的城市生活空间,由传统的封闭模式向开放型模式发展。

1.3空间发展应对: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出现,相关理论研究不足
        在美国以WeWork为代表的共享办公创新空间在全球各个城市涌现,在中国本土以优客工场为代表的共享办公以及创业空间成为城市更新的热点。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空间现象,城市规划领域尤其是设计实践层面对这一新兴城市空间类型的研究相对滞后,无法有效指导城市创新空间的建设与发展。

全球创新城市以及WeWork 全球办公空间分布(图片来自网络及WeWork官网)

2.研究综述
        在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城市创新空间”就是为了推动知识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物质空间形式。
        21世纪后,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从空间角度而言,创新活动伴随着市场化经济发展,不仅仅在于高校等科研实验室内部,而是以社会实践为平台,以市场配置为核心,由数量众多的中小团体组织主导科技研发,并且成为部分领域的引领者,创新特征更为开放与协同,城市创新空间类型呈现多样化。

        高创造性智力劳动占经济活动、劳动新增生产总值、人口百分比示意图
        
        步入21世纪中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数字化产业以及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对城市就业人口形成巨大挑战。在大众创新的理论背景下,高创造性智力劳动的活动将会呈现小规模化以及自由化,同时人口占比也会迅速提升,因此城市创新空间势必要适应这种组织的变化,不断诞生新的模式。

3.概念界定
3.1创新空间的类型界定
        创新空间类型主要界定为两类科技研发创新空间和文化创意创新空间。
科技研发创新空间(Technology R & D and innovation space):依靠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产生研发的组织空间,空间规模以及内部功能呈现多样化。
文化创意创新空间(Cultural and creative innovation space):通过文化艺术设计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消费体验空间,同时依靠自身带动周边产业经济发展。

创新空间的类型划分

①科技研发创新空间
1.众创空间(点状):WeWork、优客工场
2.创新综合体(斑块):侨福芳草地、银河soho、望京soho
3.创新科技产业园(片区):中关村科技园
②文化创意创新空间
1.文化创意综合体: 红砖美术馆
2.创意产业街区: 北京坊、三里屯太古里、798艺术区、南锣鼓巷
3.创意主题园区:迪士尼、环球影城

4.以wework和北京优客工场联合办公空间分布为例
4.1创新空间主要分布于全球经济发达城市
        以wework为代表,在29个国家和地区的111个城市有528家分店,主要集中在全球一线城市。例如在美国本土wework主要分布在东西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如纽约、波士顿等。

        而优客工场在全球44 城市布局了200个共享办公空间 ,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新加坡、纽约、洛杉矶等城市。

优客工场位于北京、上海、深圳办公空间分布
         (图片来自优客工场官网)
         
4.2创新空间主要分布临近城市历史文化街区
        例如在北京前门历史街区wework和优客工场均有分布,wework位于北京坊,优客工场3个创新空间分别为北京前门1900、北京大江胡同、北京鲜鱼口。
                                
4.3创新空间主要分布临近城市临近交通枢纽
        例如在北京站以及北京北站附近优客工场分布着3个创新空间,分别为北京新世界正仁大厦、北京西环广场、北京中坤大厦。

4.4创新空间主要分布临近城市高校周边
   Wework以及优客工场都在高校周边布置了创新空间,特别是优客工场在以中关村为核心的高校聚集区周边布置了大量的共享办公空间,wework和优客工场仅在这一区域范围内创新空间数量累计就超过20个。
                                          
4.5创新空间主要分布临近城市文化艺术区周边
  以798艺术区为核心,wework和优客工场都布局了大量的创新空间,文化艺术区天然的吸引创新产业聚集。

4.6创新空间主要分布临近城市核心区边缘
        在城市四环和五环周边由于相较于城市核心区拥有更低的土地租金成本,创新空间可以实现更高的性价比,因此wework和优客工场都会在城市核心区边缘选取活力更强的重要节点布置共享办公空间。

                                (图片来自WeWork、优客工场官网)                      

5.结语
        创新空间作为适应社会新型组织的空间,必然会成为未来城市发展转型的核心动力,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相信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城市的创新空间最终将引领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鹏,曾坚,蔡良娃. 当代创新空间的场所类型及其演化发展[J]. 建筑学报,2009,11:11-15.
[2]朱凯,胡畔,王兴平,李迎成. 我国创新型都市圈研究:源起与进展[J]. 经济地理,2014,06:9-15+8
[3]陈军,石晓冬,王亮,袁晓辉,朱洁.北京城市创新空间回顾与展望[J].北京规划建设,2017(02):74-79.
[4]硅谷创新生态的构成及基本规律[J].新材料产业,2016(03):64-67.
[5]Bruce Katz,Julie Wagner. The Rise of Innovation Districts: A New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America,Brookings Institution,2014,May 14th.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