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程冬
[导读]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展开了深入分析。
        程冬
        安徽省交科检测研究院有限责任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展开了深入分析。且探讨了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为后续造价管理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更新造价机制;健全制度体系;提高人员素质;转变思想认知等策略,来保障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实现科学合理开展,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工程造价
        一、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设计方案的影响
        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才能有序展开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可见设计方案为重要前提与依据。而设计方案具体包括结构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材料的选择等,都将影响着工程造价工作。如果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变化,或者设计方案不够合理,都会增加工程造价,影响后续的施工。比如在结构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数量不够,尺寸不符合要求,都会增加工程造价,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设计过程的影响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一般需要由资深、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担任,并且要展开实地勘察规划,才能保障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如果设计人员素质低下,将会在设计过程中,带来各种问题,影响工程造价的开展。而结构设计过程,包括构件尺寸、钢筋连接方式、混凝土强度的选择等,不仅与工程造价密切相连,还与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足,钢筋型号不正确,构件尺寸不合理,都会为后期施工,埋下很大的隐患,进而增加成本费用。因此在实际的设计中,就必须高度重视,不同材料、构件的规格、尺寸、布置、质量等,只有符合实际要求,才能降低工程造价。
(三)设计质量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而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后期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安全,影响着整体的造价费用。如果设计质量存在问题,也会影响工程造价。在结构设计中,如果设计人员无法根据建筑工程的使用目的、经济情况、内部条件等,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设计技能,就无法保障设计的质量。此外,还必须遵循相应的标准与规格,以节约成本费用为前提,否则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知不足
        1造价方法陈旧、单一,造价控制盲目、低下,这些都导致造价控制目标难以明确,造价计划无法有序落实。
        2由于建筑企业的领导与管理人员,无法认识到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因此造价人员素质低下,管理过程混乱,缺乏相应的标准制度,导致造价费用较高,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缺乏机制管控
        无法有效控制造价成本,与机制管控,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缺乏机制管控,也是主要问题之一。很多建筑企业,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仍旧使用传统、落后、陈旧的机制进行管控。既没有设立独立的机构,也没有配套相应的制度准则,导致管控难度较大,无疑会增加造成费用。造价机制没有深入贯穿与落实,造价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展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致管控难度增加。
(三)制度体系缺失
        1由于上级领导与管理人员的不够重视,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工作缺乏实效性、规范性。
        2管理人员忽视对工程造价的评估,导致管理方法单一,管理能力低下,控制方式滞后,只会增加成本费用。
        3管理人员素质低下,既没有进行技术、方法上的改良创新,也没有遵循相应的准则要求。再加上工程造价的时间较长,十分复杂,无法展开全过程管理。并且及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健全制度与应急预案,导致造价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思想认知
        1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要认识到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及时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

既要制定科学的造价目标与计划,还要设立专门的造价管理部门,对整个设计过程的造价,进行高效管控。
        2加强部门协调。在造价管理中,还需要设立独立的机构,展开造价管控。然后相互交流,分享信息,相互配合,共同提升。作为管理人员,还要及时汇报各项工作进度,及时反馈上级领导意见与想法,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来提高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健全制度体系
        在工程造价工作中,还需要健全管理制度与体系,为其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避免工程变更。
        1设立全过程监管制度
        无论是设计方案,还是设计过程与质量,都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及时找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然后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完善应急机制。还要对设计人员、造价人员进行定期评估,考察目标与任务的实施情况,才能将其落实到各项工作环节中。
        2设立岗位责任制
        不仅要求每一位人员,明确造价控制的目标与规划,还要清楚自身的职责与使命。来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工作态度,时刻保持工作热情与细心,全身心的投入到造价管理中。
        3设立保障制度
        造价管理制度的实施,还需要一定的保障,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就要与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密切的互动交流,帮助工作人员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赢得其信赖与认可,且主动合作协调,减轻管理难度。此外,可以为设计人员、造价人员,定期提供先进的技术、方法,为各项制度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与物资。并且不断进行总结反思,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三)更新造价机制
        1借助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能够保障造价机制的新颖、针对、全面、实效,进而实现信息化、高效化控制,降低造价费用。比如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都可以全面掌控设计过程,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通过三维建模,来找出最佳设计方案,进行造价管控。
        2建筑企业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设立独立的管控机制,完善各项配套制度与标准。比如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密切关注市场的发展动态,进行造价机制的更新与调整;也可以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全面分析、考核与评价,来找出问题,分析影响因素,然后优化与调整设计方案,更新造价机制。
(四)提高人员素质
        1加强密切交流
        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中,还要与造价人员进行互动交流。比如材料构件,既要质量合格,还要经济实惠;构件的位置要布置合理,尽量一次性完成等。都需要进行不确定因素的分析,施工重难点的探讨,才能保障结构设计的合理,造价费用的合理,促使建筑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2提供培训机会
        无论是设计人员,还是造价与管理人员,都需要在理论、经验、素养、技能上得到提升,才能做好相应工作。因此就要通过小组研讨、岗前培训、外出深造等,来实现全面提升,积累丰富的经验,为各项工作的展开,贡献自身微薄的力量。
        3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
        将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酬与工作能力挂钩,来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热情,通过考核、评价,促使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培训深造、晋升考核,来保障设计与造价工作的合理。
        结束语
        综上述,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工程造价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互动交流;缺乏机制管控;制度体系缺失;思想认知不足等等,无形中增加了成本费用。因此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来提出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关于我国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彭兴民,王菊.??门窗.?2020(06)
[2]基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陈勇.??住宅与房地产.?2020(12)
[3]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造价优化的分析与研究[J]. 田雪英.??东方企业文化.?20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