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周小飞
[导读] 城市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的组织建筑工程施工,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成为新的课题
        周小飞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黄河西岸土地整治分公司 710075
        摘要:城市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高效的组织建筑工程施工,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成为新的课题,本文正是基于以上时代背景,探讨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理论与实践背景下的工程管理发展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发展策略

        建筑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工期时间较长,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中的不利因素影响,提高企业的获利效益,可以通过有效性的工程管理,降低工程投入的成本,弱化工程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一、工程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知识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建筑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也应该做出新的变革,改变管理思想与管理手段,将现代化的集中化、扁平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其中,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获益比率。
二、工程管理内容与办法
(一)工程资料控制
        工程资料控制包括的内容较多,资金、设备、材料、人工等都属于工程资料控制范畴。其中资金控制,主要是投入成本与花费的控制。
        资金控制:竞标时,竞标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建筑水平与建筑能力制定竞标方案,综合方案的投入成本与企业的预期获利数值进行报价,使方案既有竞标优势,又能够确保企业竞标成功后获得预期的利润。施工时,主要控制实际投入的成本预期设计的目标成本相一致,及时出现差值也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确保工程的施工方案能够满足相关的施工要求基础上,成本也要在可控范围之内,避免出现成本超标现象。竣工后,企业要核查自己的投入项目,追讨部分赊欠款,结清工程余款。
        设备控制: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预先采购或租赁设备,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相应的机械费。机械费用主要包括成本费或租赁费,运载过程中的交通运输费,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费与维护费。建筑工程的设备种类多、数量多、规格各异,使用成本与维护成本也相当惊人,一旦设备出现损坏不但要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还要拖延工程工期。因此设备控制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1]。
        材料控制:材料主要的指的是混凝土、钢筋、水泥以及其它五金物件,由于工程管理过程中材料的使用成本高,占据了工程成本的绝大部分,并且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材料控制是资料控制中的核心内容。
        人工控制:工程施工是由工人推进或者开展的,人工因素是资料控制中非常特殊的一项内容。人工控制具体又可以分为人工薪资与人身安全两个方面,确保工作人员的个人安全不仅是资料控制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整个工程管理的重点。
(二)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与工程竣工后的质量有着重要联系。获利是企业商业活动的最基本需求,如果不进工程质量管理,很容易出现成本压缩过低,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的现象,质量管理是工程成本管理的底线。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为:确保施工材料质量达标、施工工艺水平达标、建设质量达标等多项管理内容。企业将强工程质量管理,才能够完成合同工规定,满足业主的建设需求,避免出现由建筑质量引发的安全事故问题。如果建筑质量出现问题,企业会在返工、延期施工中损失较大的经济效益,如果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还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造成企业的重大经济损失与名誉损失。
(三)工程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确保工程如期竣工的重要保障。企业通过进度管理可以确保施工企业能够有序的开展施工环节。

这也就要求企业相关负责人在工程进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具备计划性与紧迫感,在追赶工期的过程中也要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尽量预留一部分工程时间,避免出现紧急事件影响工期进程。如果施工单位在进度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紧迫感,就容易出现工期拖延的现象。为此加强进度管理是企业宏观把控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企业由于发展规模较大,工程管理改革与创新相对不易,但传统的管理工程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不利,无法有效控制工程中的各项内容,降低了企业工程获利效益与工程施工质量。我国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体制不健全、认识不到位、管理混乱、效能低下等多种问题[2]。
(一)工程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水平不高是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有较大关系。由于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特殊性,早期发展过程中普遍从业人员学历、专业、素质不高,后期这批人员走入管理层,由于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缺乏,大部分管理人员依靠以往的管理经验进行管理,这也就导致工程管理者水平不高。此外,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线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加剧了管理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制约了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的有效性,诱发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
(二)工程管理模式相对滞后
        管理模式滞后是工程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改革虽然已经多年,但建筑企业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仍然十分明显,在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从上至下的指令性管理,大中型企业尤为明显。
        在工程控制的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工程的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企业在内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全面与体系缺失的现象,并没有根据工程的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更多是凭借经验进行个别方面的管理,难免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不到位的现象,缺乏具体的数据统计与精准的量化计算,无法做好事前准备管理、事中控制管理、事后预项管理[3]。
四、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策略研究
(一)提升专业人员素质
        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是管理人员当下最应该提升的内容。企业可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或进修,提升管理水平,并通过岗位实践检验评定后,再投入到正式的岗位过程中。另外要要强管理人员的责任管理意识,出台一定的奖惩机制,将管理人员的工程管理内容与薪资相挂钩,增强起管理责任感。对于施工人员素质的提升,主要是通过宣传与管理,一方面设置安全生产与质量把控的标语,另一方面通过制定规定反复的强化施工人员规范生产与安全生产队的习惯,达到意识的提升目的。
(二)改革工程技术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化与细致化的管理,为现场管理人员佩戴对讲机、录音录像设备,提高管理效率。并借助专业化的信息软件,在工程设计中构建三维立体模型,预演工程施工过程中,提升工程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借助电子统计技术采集工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以便企业进行数据化管理。
(三)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根据工程项目的管理内容,从资料、质量、进三个方面全面进行管理,灵活设置多种管理机制。一方面,保持传统管理框架不便,另一方面,从三个方面增设专项管理机构,将其制度化与规范化,出台相应的奖励机制,让基层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管理当中,对于检举属实的员工要进行精神与物质奖励,让更多的基层员工借助单位公众号直接反馈管理信息,提升管理覆盖面与管理效率。
五 结论与展望
        工程管理是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管理包含多个方面,完整系统化的管理系统才能够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企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建立完善的管理框架,让更多的基层工作人员参与其中,才能充分的发挥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储炜.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5):1453.
[2]王赛楠,赵华东,王赛倩.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科学与财富,2019(3):33.
[3]陈要三.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会[J].投资与创业,2019(1):19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