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闯 刘庆喜 孙士齐 李志文 殷飞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特点,接着分析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工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需要全面管理,以确保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和进度管理,尽量降低建设项目的成本。然而,随着我国建筑层数的增加,人们对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学习先进的施工理念,不断完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特点
建筑中的框架结构正在向高层和超高层发展。因此,随着建筑中竖向构件的增加,建筑中的框架结构需要承受一定的重力和荷载。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选择大尺寸的柱子作为支撑,墙体的强度需要加强,这对框架结构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实施中,要注意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抗御能力,例如在地震和风荷载下,为了提高建筑质量,需要设置钢框架梁系统,不需要特殊的设计要求和标准,也不需要特殊的柱和梁要求。但是,在高层建筑中,这些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抗剪问题,还要注意结构的具体布置和材料的应用,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建筑技术已不足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因此,建筑监管部门必须研究先进的使用理念,完善施工技术,以在高需求的建筑市场中赢得市场份额。因此,为了提高整个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需要创新的施工技术,确保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达到标准,具备良好的承载力,以抵御地震。此外,建筑管理部门在建筑施工中必须确保其实用性和美观性,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钢筋工程技术分析
首先,受影响的机械工程师应在钢筋生成过程中改进材料管理。线和构造是结构的重要构造块,建筑材质的使用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而定。此外,有关技术人员必须清理不规则材料,将其固定并固定在安全区域。此外,根据施工规定,材料将放置在安装好的梁上,同时材料将固定在钢架上,为施工人员提供方便。认真管理地面材料,避免材料堆放不合理造成安全事故。同时在材料上覆盖篷布保护材料。
其次,钢筋材料的焊接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施工质量。受影响的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焊接,并在正式焊接之前进行焊接试验。在试验过程中会检查各个钢筋,以确保钢筋的质量。此外,及时检查焊缝质量,研究发展问题,确保焊缝质量。
最后,在放样和下料过程中,要有一定的余量,因为焊接工作完成后焊缝可能会收缩。此外,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弯矩的影响,进而在某些部位出现拱起。相关技术人员应充分考虑变形和收缩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因素,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收缩。钢筋施工过程中,焊接施工会使现场温度升高,升高的温度会引起建筑材料的线性收缩,必须引起重视。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需要安装基础模板。
垫层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每天测量的轴线测量水平基础,并用基础平面尺测量需要测量的位置,从而有效保证基础模板的安装质量。然后,根据测量中的标记,对固定材料的柱子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保证模板工程的稳定性,提高模板的自承重能力。随着混凝土浇筑的不断施工,城市规划承载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安装模板侧面时,要加强侧板垂直角度的控制,并尽量控制安装过程中的偏差。同时用一些水泥砂浆做垫层,保证浇筑施工时不漏浆。
其次,在框架结构的主模板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的支撑体系是立杆,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立杆在坚实的平面基础上,以保证上部模板的正常荷载要求,保证框架结构的整个主体不会被压碎。
最后,整个框架结构的模板拆除时,必须按照相应的施工顺序进行拆除,以保证模板的支撑能力不受影响,避免对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质量造成任何损害。拆除的模板等。应及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3.3混凝土工程技术
首先,对于框架结构施工工艺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工程施工标准的要求。同时,施工企业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的科学配比,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强度。减水剂的加入会对混凝土成本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合理控制减水剂的加入量。
其次,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当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时,空气会进入石子之间的孔洞,形成空洞,称为混凝土蜂窝。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各种操作失误,如混凝土配比不准确、混凝土搅拌时间短等。要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搅拌混凝土时,应严格按比例进行操作,并有专人监督操作;(2)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搅拌时间足够长;(3)注意混凝土浇筑的高度。过度浇筑会增加混凝土的内压,导致内部裂缝,破坏内部结构。
最后,在框架结构施工的最后阶段,混凝土的养护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分为自然养护和加热养护。自然保护的保护地点基本都在施工现场。在这一养护阶段,应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然后用水或保护液保护混凝土表面。在此阶段,施工人员应在混凝土凝固前完成混凝土的自然养护。维修人员应根据具体施工条件选择具体的维修方案。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后,如果混凝土强度不符合相关标准,人员不得踩踏混凝土表面,也不得在混凝土上搭建支架等设备,防止混凝土报废。
结束语:
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框架技术在建筑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框架结构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有必要回顾以往的施工经验,严格对待施工细节,以保证框架结构技术更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项目在实际实施时,每一步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肖毅.江西建材.2019(09)
[2]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张晓勇,孙晓阳,陈华,韩桂圣,周军红.施工技术.2019(02)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谭兴斌.四川水泥.2020(07)
[4]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韩凯,鲍纬哲.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6)
[5]建筑工程创新施工技术探讨探索构架[J].王福元.建筑技术开发.2020(18)
[6]建筑工程实施绿色施工技术探讨[J].朱如军.绿色环保建材.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