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艳
郯城县水务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100
摘要: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发展、居民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项标准与要求,落实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整个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是一大难点,尤其是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全民环保意识提升的大环境下,做好污水处理工作,避免城市污水对周围河流的生态系统、城市居住环境产生恶劣影响,是给排水工程优化的关键。本文从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城市污水的特点,提出治理建议,以期为污水处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建议
引言
在给排水工程中,污水处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氧化处理、活性污泥处理等技术为支撑,对城市污水进行科学净化,使得处理后的污水能够达到排入特定水体或者循环使用的标准,不仅能够避免城市污水肆意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有效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近年来,由于城市居民数量快速增加,城市用水量大幅提升,加之工业生产产生的污水,城市污水处理的形势较为严峻。据住建部公布数据,2018年我国污水排放量达到521.1亿立方米,较上一年增长5.8%。虽然2015—2019年间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等围绕污水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规划、行动方案,国家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规模持续增加,污水处理的政策导向明显,但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仍然不容小觑。
1城市污水处理现状
城市污水一般包含城市居民正常生活产生的污水,以及某些制造类企业正常生产带来的工业污水。从污水处理的角度分析,污水的来源不同,污水中成分的差异,技术人员必须对污水的来源、溶解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并选择合适的净化技术,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相应的标准[1]。否则,污水处理的效率将很难与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相匹配。根据住建部公布数据,2018年,我国城市已建成2321座污水处理厂,较上一年增加112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日处理能力为1.69亿立方米/日,2019年则达到了1.77亿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厂数量、污水处理能力等数据的不断增加,客观反映了我国污水治理能力的提升,而国家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则为污水治理提供了产业保障。
正确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既是城市生态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居民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不容或缺的要素。一方面,城市给排水工程要正确看待前期工作获取的成果,充分利用实践积累的经验;另一方面,城市污水治理规划需要清晰地意识到资金投入力度、污水治理管理工作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污水处理技术是城市污水治理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在污水处理中引入了AB法、SBR法,但如何权衡新工艺与传统工艺,以及如何利用新的污水处理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兼顾污水处理的能耗问题,仍是污水治理面临的技术性难题。其次,从管理角度来看,各地制定的污水处理标准是否完善,对于污水、污泥的处置是否有完善的监管体系,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最后,污水治理工作,尤其是污水处理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能够投入污水治理工程的资金有效,先进设备与试剂的采购,以及技术密集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都有可能受限于资金投入。基于上述分析,明确各地污水处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现状,提出可行的建议,提高污水治理效率,具有显著现实意义。
2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增加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
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需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但不同城市的财政收入、可用于污水处理的资金存在较大的差异,并非所有城市都能为污水处理提供足够多的资金。污水处理的资金匮乏,必然会影响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良以及先进设备、试剂的引入[2]。从这一层面考虑,污水处理需要有关部门权衡利弊,在经济条件允许、规划合理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污水治理方面的支出,为污水治理提供必要保障。除直接增加资金投入,各地方政府也可考虑根据实际情况,拓宽污水处理厂的融资渠道,以引入社会资本的方式,来缓解污水治理的资金压力。在资金获得一定保障后,污水处理厂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活用有限的资金,借由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试剂、设备来提高整个治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2.2 完善污水治理的监管机制
污水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一方面,政府部门、污水处理厂的管理层应当对污水治理的管理工作保持较高的重视程度,在已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对制度作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要加强污水治理各个环节的监管,尤其是在关键节点对污水水质的监测,杜绝违规、舞弊现象的出现。对于管理机制的完善,管理层需要重视以下问题:(1)根据污水治理的实际需要设置部门,聘用人员,避免机构臃肿、人员冗余,以此降低污水处理厂运营的人力成本;(2)高度重视污水治理工作,对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同时加强职业素养教育;(3)将污水治理职责明确到部门、个人,并以醒目的方式提醒有关责任人,尽量减少工作中的人为失误;(4)制定公平的、透明化的绩效考核方案,并建立配套奖惩机制,以此提高员工积极性,提升员工对工作职责的重视程度。监督方面,应当重点围绕二次污染的防范、水质的有效监测制定监督方案。以污泥处理的监测为例,在净化污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污泥,且污泥的数量与污水净化技术的选择有关,若不能对污泥进行正确处理,将可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3]。对于污泥的处理,比较适用的方法是建立专用处理场所,将附近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集中处理,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个污水处理厂的监管,避免出现直接排放污泥的情况。对于监管职能的落实,除了安排专人对污水处理的特定环境进行检查、核对,还可以引入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污水处理的进出水水质,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以此保证污水净化效果。
2.3 活用各类污水处理技术
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常见方式。现阶段已有不少污水处理厂开始引进污水处理的新技术,但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参差不齐。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污水治理技术的选择是否恰当,需要进行严格的试验验证;另一方面,新技术、传统工艺并存的现象,限制了工艺、技术的创新应用。加之近年来污水排放量快速增加,城市污水治理压力增大,传统工艺、陈旧的设备已经不能胜任污水治理工作,污水处理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工艺、技术,主动吸收国内外污水治理产业的成功经验,持续关注工艺、技术的创新。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注意技术的活用,以较低的技术成本、能耗,达到净化污水、处理污泥的效果。
结语
在给排水工程中,城市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顺利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与污水治理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部门应当正确分析当地污水治理缺陷,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污水治理能力。总体来看,技术滞后、管理缺失以及资金匮乏是城市污水治理面临的普遍问题。在现有条件的支撑下,尽力保证污水处理的资金供应,依托治理工作实践完善已有的监督机制、管理机制,同时加强治理工艺的创新,将保障污水治理工作的顺利落实,同时推动城市污水治理向高效、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克.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 388(06):128-129.
[2] 胡敏. 浅谈制约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几个因素[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8).
[3] 魏永育. 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路径探讨[J]. 区域治理, 2018, (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