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中常见易混概念解析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9月第25期   作者:黄康伟
[导读] 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建筑工程初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地基基础施工,其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关乎着工程项目最终的整体质量,是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黄康伟
        梧州市建筑设计院  广西  梧州  543002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建筑工程初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地基基础施工,其作为整个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关乎着工程项目最终的整体质量,是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工程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处在长期的负荷之中,地基承载力逐渐减弱会出现变形甚至塌陷等问题,严重威胁到建筑物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进行地基基础施工时,首先要选用合适的技术对其进行检测,清楚了解建筑物的地基状况,从而在此基础上保证建筑整体的安全性、稳定性。鉴于地基基础检测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本文将首先分析其重要性原因,并介绍几种关键的检测技术,希望有助于施工人员对地基基础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进而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稳定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
        引言
        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较快,在众多科学技术的带领下,建筑施工的品质更是得到了尤为广泛的关注及重视。地基基础质量的牢固性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其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存在较为严峻的缺陷性问题,需要使用更为高效且合理化的措施改进该项施工技术,使得建筑品质可以达标。
        1特点
        建筑工程地基检测是项目施工中应用的基础工程技术,其困难性、多发性、复杂性特征突出。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区域施工地理环境差异性较大,其中存有较多特殊地形地貌,比如盐碱地与冻土层等。因此当前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要全面掌握施工区域地质现状,选取针对性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技术措施。其次,多数建筑项目施工区域场地条件较为恶劣,施工阶段容易产生较大的施工数据误差问题,或是受到天气要素影响导致地理位置难以精确化判定,导致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对施工技术人员工作经验、自身专业性具有较大要求。最后困难性并不特指施工操作中技术措施应用困难,也集中表现在施工计划流程与项目现场施工流程难以对应,对现场施工要求较高,当前要做好地理基础针对性检验,对检验难度系数进行控制,在施工项目现场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避免对检验成效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2地基基础工程检测中常见易混概念
        2.1“地基处理”与“处理后地基”
        “地基处理”一般是指为改善支撑建筑物的地基的承载力而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就是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措施。地基处理一般采用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砾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处理后地基”是指经过以上的种种方法处理后,地基的承重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而且需要通过承重、密度等相关试验的检测,来确保地基的合格性。处理后地基已经处理了地基的原有问题,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加工的工程处理,使其具备建筑条件,而且根据建筑所需要的条件来进行改变,使其达到最大合理要求。
        2.2低应变反射波检测技术
        这种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复合地基混凝土桩身的检测,借助反射波可以对桩身结构进行系统科学的检测,在建筑基桩桩顶竖向激振,弹性波会在桩基结构中四处传播,在传递的过程中如果桩身出现断桩、严重离析等现象,反射波的幅度、波形以及传播时间会有所不同,对这些反射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计算后可以据此来判断桩身缺陷程度。可以说这种技术主要是借助反射波特点,辅以相关工程建设和地质资料来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准确的判断。
        2.3复合地基
        针对此类地基开展的检测技术,基本特点为专业性明显,因此会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使用。通过有效发挥各项专业技术实效性,不仅可有效强化基坑土体强度,且能够优化地基整体抗压性。

具体进行土体加固的过程中,可应用的方法较多,所以,实际检测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和地基的现实情况及具体的施工环境等,挑选出最为适宜的检测方式。例如,在使用动力触探法之前,应重视明确相应基坑是否实施过强夯处理或者换填处理,倘若已经利用砂桩或者搅拌桩处理过程,则需考虑应用荷载试验法开展具体检测。同时,也需要注意,在结束加固施工以后,还需针对基坑开展二次检测,倘若没有达到规定的加固效果,需要进行再次加固,直至保障加固效果满足标准为止。此外,检测过程中,持力层判断相关操作发挥实效性高低,可对整体检测质量起到直接影响,尤其是针对岩土情况繁琐的此类地基而言,如果不能确保所开展判断操作实效性,势必会对后期施工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检测人员开展工作时,应重视基于所规定要求及程序开展具体检测,不得轻视和敷衍。倘若发现基岩内存在软弱夹层,则需要确保持力层延续到人工挖桩柱的顶端。这就需要检测人员能够对沉积岩风化的程度开展有效的分析,再参照破碎沉积岩的新鲜度和裂缝大小等,设置桩端的持力层。考虑到水对于泥岩的影响,检测人员在进行钻孔施工的过程中,应确保可以延伸到持力层中,并需到达持力层中约3m左右的位置处。此外,针对基于地震影响出现碎裂问题的黄岗岩等地层,其极易出现陡倾角裂隙,因此,在进行持力层设计时,应注重参考具体的实地勘察相关数据。
        2.4静载试验基准桩与基准梁
        在荷载试验中,要做好基准桩、梁试验操作,对检验结果精确性具有较大影响。检测人员在具体实践中要强化认识,将小型钢桩基准桩打入到一定深度之后,确保基准桩不会受到人为要素以及地面振动要素影响,基准桩不能选取相应物体进行替代。基准桩选取中要设定相应强度,要将一端固定在梁端、另外一端简支在基准桩,要强化基准梁保护,避免受到环境温度、振动性等要素影响。通过静载试验在建筑物所处环境中模拟出更为真实的建筑环境,对现场施工现状全面展示。通过环境模拟对建筑地基基础展开检验,能有效获取地基基本承载能力、地基基础变形最大值等。静载法应用属于较为直观的检测方式,通过直接测验能获取相关结论。但是目前静载法应用中多项条件复杂程度较高,要消耗较多财力、人力、物力资源,还要消耗较多时间才能获取对应的监测数据,这对后续项目施工操作具有限制性。静载法要选取抽样检测,但是抽样检测并不能证明各类检测均为合格,所以此项方法难以全面推广。
        2.5合理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各个行业的技术发展也在不断加快,取得了较大进步。想要让地基检测工作开展得更为高效化,同时可以满足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企业就应构建检测机构部门,对其进行技术升级及优化性的处理,使得地基检测的级别上升。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以及机械设备,补充完整检测的流程内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对于房屋建设的工程质量要求标准。而房屋建设施工中,地基施工技术是影响建筑安全稳固的关键因素,但由于不同地区地质土层不同,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和较大的复杂性。
        结语
        地基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基础部分,地基施工存有问题,对后续施工活动会产生较大影响。当前要掌握建筑项目地基基础检测内容,明确地基检测重要作用。对各项重要检测技术规范化应用,提高地基基础稳定性。对地基基础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分析,拟定针对性检测策略。
        参考文献
        [1]郭鑫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关键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9(10):30–31.
        [2]郑慧君.如何做好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9):4653.
        [3]余盛.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策略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2):15–16.
        [4]欧阳伟.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探讨[J].消费导刊,2019(10):39.
        [5]李媛.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8):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