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叶志光
[导读]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只有教师掌握了提问的艺术,设计新颖、灵活的数学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中田小学  叶志光

摘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只有教师掌握了提问的艺术,设计新颖、灵活的数学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研究了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发过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如果没有对话,也就没有交流,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课堂提问是师生对话的源头,也是学生思考的开端,是数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为了保障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应优化问题设计,持续改进提问的方式,笔者结合教育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课堂提问应面向所有学生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关注班级所有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之前,加强对于教材内容的研究,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针对不同数学能力水平的学生提出针对性问题。不仅能提出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简单问题,也可以提出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难问题,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发展核心素养。
        例如,讲解圆柱体积知识过程中,在复习旧知识前提下,提出课堂问题:在计算体积的时候,能不能把圆柱转化为我们了解的图形呢?结合这个问题,使用教育进行演示,学生能结合演示内容掌握把圆柱体积求解转化为长方体体积求解的方法。利用这种简单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联系旧知识来思考新问题。接着,提出具备一定难度的问题:当前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体积,求解转化成长方体之后的表面积。这个变式问题难度有提升,学生需要在空间想象的基础上,思考长方体的长宽高等长度对应圆柱的哪些长度数量通过提出分层问题,每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和探索,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推理的核心素养获得发展。
        2扶放结合提出数学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扶放结合,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用开放性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例如,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内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讲解相关知识过程中,可以采用类似教学方式。


对于“商不变的规律”知识,提出三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第一,对于除法算式,如果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字,那么商会有变化吗?第二,对于除法算式,如果除数和被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字,那么商会有变化吗?第三,对于除法算式,如果除数和被除数同时除以或者乘相同的数字,那么商会有变化吗?这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的,第一问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扶持”,让学生反思除法算式的基本规律。后两个问题是拓展问题,有着一定的开放性,体现了教师的“放手”,能让学生自主验证、举例和猜想,学生能自然而然发现数学计算规律。
        在课堂拓展环节,可以大胆提问:对于除法算式,如果被除数乘几,同时除数就反除以几,算式的商会有什么变化呢?这个问题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能让学生进行深度探究,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在后续讲解比的性质或者分数的性质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商不变的规律”知识,让学生通过对比巩固知识,发展数学核心素养[1]。
        3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只有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才能让他们锻炼思维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简单的数学问题,班级学生可能对答如流,但是教师提出有思维含量和难度的问题后,学生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只有静下来仔细思考,才能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买。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基础,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例如,有这样一个计算题:,对此,提出以下两个问题:①仔细阅读这个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需要使用什么运算律快速计算?②这个题目和我们了解的乘法分配率有什么差别?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仔细思考,最终让学生认识到题目和以往的乘法分配律(A+B)×C有差别,C包括3和19两个数字,因此针对3和19分别使用分配律才能解题,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了正确解题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问题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能让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提升和收获[2]。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问题应具备一定的目的,提问是一种有计划的教学手段,而不是随意提问或者满堂提问。过于随性的题目可能让学生迷茫,他们的思考会没有方向,学生难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一般来说,课堂提问的目的如下:①激活学生思维,创设问题情境。②明确数量关系,加深知识理解。③明确思维方向,集中学生注意力。④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促进师生信息交流。通过设置目的性明确的问题,能让学生有效思考[3]。
        结论: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属于常用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如果能科学设计数学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数学探究的内驱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问是一门艺术,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体现了数学教师的教学魅力,因此需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佳梅. 小学数学课有效提问之我见[N]. 云南经济日报,2020-07-27(B02).
[2]赵硕春.巧设问题,构建多元化小学数学课堂[J].农家参谋,2020(13):253.
[3]李振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