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创新培养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李腾飞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运营人才培养工作也逐步步入正轨。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李腾飞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电气自动化运营人才培养工作也逐步步入正轨。而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也证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促进高职院校实现自身突破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及如何解决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运营人才培养的实训问题成为当前亟需攻克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协同;电气自动化;探索
        前言:加强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高专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目前很多企业都与当地机械学院的自动化进行校企合作,并对校内模拟实训平台进行针对性改造。同时还在学校原有的训练设施与基地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成了校内电气自动化的运营基地。因此,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应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聘请专业的电气自动化人才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为师生开放培训项目,让教师到当地的电气自动化公司或专业性的实习场所进行实践学习,从而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队伍和人才培养质量【1】。
        一、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运营人才实训培养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参与培养的动力有限,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充分调动“订单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专业知识与学习技能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随着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培养的动力越来越来有限,人才的挑选一直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状况,企业对求职者留有较大的余地,进而导致企业与学校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部门企业领导认为长期在同一个学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容易让企业内部树立竞争意识,影响企业与学校的长期发展【2】。
        (二)企业培养人才的过程前热后冷
        由于大多数企业仍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校企合作的主要目标,而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未投入较多时间与精力。在企业培养人才的前期过程中,合作企业抱着一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心态,针对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与帮助与指导,如学生实践教学的安排,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传播交流机制未学生提供学习与生活上的有效指导;而到了企业培养人才的后期过程中,企业由于发展方向、经济利益、用工成本等原因,对“订单式”人才的关注与培养工作逐渐减少,对学校的互通互联也不再如前期商讨的一般。


这种企业培养人才的前热后冷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正常进行,也不利于“订单式”人才对校企合作的参与度与认同感。
        二、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创新策略
        (一)学校方面
        高职院校应以培育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在师资力量、学生培训等方面加强资金与技术投入,并根据“订单式”学生学习状况与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还应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际发展方向与就业选择,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方案。不仅如此,本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还应主动与合作企业定期交流,激励专业教师去企业单位实习,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发展方向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实践建设基地,在数量满足“订单式”人才培养需求。
        (二)企业方面
        人才是一个企业得以终身健康发展的良好口碑之一。尤其是随着近几年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引入各个地区的企业改革建设之中,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也成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应对高职院校开展的合作积极敞开怀抱,采取积极的合作态度,考察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进而为日后长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借助学校的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还能促进企业技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校企合作、校工结合式符合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因此,在电气自动化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和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在电气自动化运营行业的能力与技能。同时,深化校企合作还应学校与企业一起通力合作,避免传统校企合作的不良现象的出现,通过建立企业冠名的“老百姓班”教学模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合作形式,引导和确保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从而促进我国各个地区校企合作的长期健康发展,提升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实训培养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训锋, 刘俊, 刘宝盈. 校企协同培养电气类创新型工程人才模式探索[J]. 大学教育, 2019, 000(005):35-38.
[2] 刘俊, 袁训锋, 邵霞, et al. 以需求为导向的电气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信息系统工程, 2019, 000(001):165-166,168.
[3] 刘炜. 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 027(003):8-1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