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感恩心 润物细无声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胡送珍
[导读] 小学是学生人生中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

广东省惠东县平山青云小学  胡送珍

摘要:小学是学生人生中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向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学生三观的形成也非常有利。本文主要分析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开展感恩教育的措施。希望能够对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产生帮助。
关键词:小学;班级德育;感恩教育;实施措施
        引言
        当前不少小学有些过于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培养,反而忽略了向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的缺失并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于学生的未来来说十分不利。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应该重视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三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此本文针对小学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开展的措施做出了相关分析。
        一、构建感恩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大多数的小学生是不具备感恩意识的,在他们以往所接受的教育中,感恩教育并没有被特别提及,为此学生没有意识去进行感恩,也不会有下意识的感恩行为。同样的,对于教师来说,在德育工作中,应该有意识的去给予学生感恩教育,只有下意识的去完成这项教育任务,才能落实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感恩教育当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时,应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感恩氛围,学生在感恩氛围的熏陶之下,其感恩意识自然而言的也就会得到树立。在感恩氛围的构建上,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措施:首先,教师可以对班上的环境进行一个改变。教师可以在班上张贴一些与感恩有有关的故事或者是名人名言,比如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饮水思源”这些谚语,又或者是“韩信报恩”、“卧冰求鲤”这样的感恩故事。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班上出一期与感恩有关的黑板报,或者是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在教师这样有意识的开展之下,感恩氛围得以构建,学生在教师构建的感恩氛围之下,学生可以在平常学习生活中了解感恩相关的故事,明白感恩的重要性,知道做人应该要懂得感恩,但又不要因为别人恩重于自己的时候又时时刻刻的思索报恩。由此一来,学生的感恩意识也会得以树立。
        二、联合科任教师,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其实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班主任开展感恩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在不少科目中都结合了与感恩相关的内容。对此班主任应该深入挖掘相关教材,利用教材当中的内容来向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以此来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当中,就有不少内容是与感恩有关的,这对于班主任来说,无疑不是一次向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机会。像《感恩父母》这一课,小学班主任就可以与《道德与法治》教师相结合,让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深入渗透感恩教育,以此来提高自己感恩教育开展的实效性。在与科任老师的联合之下,科任教师在教授学生《感恩父母》这一课的过程中,向学生开展了一次课后活动。让学生报以感恩之情,在回家之后给自己的父母洗脚。并且,在完成这一次实践活动之后,班主任在班上还特意开展了以此交流会,让学生互相分享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时,首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懂得知恩。都说知恩图报、知恩图报,如果一个人连别人有恩于你都不知道,那何谈回报这件事呢。学校开展感恩教育,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知恩,懂得感恩。为了让学生懂得知恩,懂得感恩,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在体验了这种情感之后,才会学会知恩,学会感恩。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上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全班学生都得参与到其中,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投入其中,并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改变了自己对感恩的认识,同时也健全了自己的人格。例如班上的志志,志志本身是一个不怎么懂得感恩的人,在家里是十分受到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宠爱的。从小志志就认为,家人怎么对待自己是应该的,自己享受这样的生活也是理所当然。志志从来不会去想为什么自己能够拥有这样的生活,因此志志不懂知恩,更别说感恩。而教师在开展了这次演讲比赛时,教师让志志自己去询问父母,去查找资料,然后完成演讲稿,并对此进行演讲。志志在收集资料和与父母、家人沟通的过程中,渐渐的感受到了父母带给自己这样生活的不易,自己以前的做法太自私,一点都不知道体贴父母。由此,在参与这次演讲活动之后,志志就好像变了一个人,变得要懂得感恩,知道爱护自己的父母了。
        四、开展生活实践,家校合作开展感恩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真理,只有当学生亲自亲历了感恩活动的事件之后,才会懂得感恩的重要性,才会让班主任所开展的感恩教育不白费。对此教师可以联合学生家长,来开展一次感恩活动,让学生和学生家长都参与进这次活动当中。例如班主任在“母亲节”的那天,便开展了以此感恩生活实践。在“母亲节”前几天,教师与班上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表示为了能够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自己想要开展一次活动,而这次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配合,在“母亲节”那天,学生需要在家里完成平常生活中母亲需要做的事情。经过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之后,这次生活实践顺利开展。小月在这一次的感恩活动中,亲身实践了自己母亲平常在家里需要做的家务活,发现家务活又繁琐又难干,懂得了母亲平常为了照顾自己的不容易。在活动结束之后,小月给了自己母亲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真诚的说出了“我爱您,妈妈”。教师通过与家庭联合开展感恩活动,学生得到了实践,自己从实践中获得了感恩意识。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内容可知,感恩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学生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受到教师给予的教育,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提高,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感恩教育在小学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开展措施有很多,通过构建感恩氛围、联合科任教师、开展感恩实践等等,学生都能得到更好地感恩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卓丽嫦.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 师道:教研, 2019, 000(006):30.
[2]邓宇英.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9):68-69.
[3]吴楠. 小学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08):4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