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上   作者:陈海容
[导读] 伴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物理课程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四川省金堂县福兴镇初级中学  陈海容  610402

摘要:伴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物理课程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物理课堂呈现出了新的生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进行研讨。基于课堂教学改革,挖掘当前课堂教学的中心。理解初中学段学生的学习特性,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创新方案进行探讨,基于课程《光的折射定律》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明确光的折射定律相关知识,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拓展,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光的折射定律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较其它知识来讲难度更大,基于定性分析,能够挖掘出当前物理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教师也可以借此方案,对于初中物理课堂进行创新。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拓展。在体现合作学习共赢探讨过程中,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享受。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完成自身创新能力、发现能力的培养,最终将课堂教学知识做好升华。
        一、基本教学设计
        (一)设计核心理念
        通过物理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创新,由光的折射定律本节课程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认真比对光通过空气界面与水界面的折射实验,最终分析其入射角、折射角关系。提出相应问题,对问题做出解决。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光线与角度变化关系作出探讨,让学生以光的折射定律作为核心点,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理现象发生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
        (二)具体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设计层面,首先由课堂上的插图进行入手。开展实验,开始教学.让学生认真观察其光路变化过程,随后分析不同角度所产生的光的折射现象。最终对课堂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处理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对光的折射定律原理以及其应用方法进行探讨,基于数据采集、分析过程,创新本节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物理课程知识学习的奥妙。
        二、基本教学过程
        (一)开展“叉鱼”实验
        “叉鱼”实验是本节课程教学的重要实验,它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光折射定律的核心点.在进行“叉鱼”实验教学时,教师可先为学生提供烧杯、塑料管、油笔芯、橡皮泥等一些常见的道具。随后鼓励学生将烧杯中倒入适当的清水,将预先准备好的橡皮泥搓成一个个小球,让其沉入杯底。随后将塑料管放入整个烧杯的边缘部分,使其正对橡皮泥。在这时,教师要强调学生不能够将塑料管直接插入水中。在看到橡皮的虚像之后,随后要求学生用塑料管去插住橡皮泥,观察这时所叉现象。接着将有油笔芯放入塑料管上,观测油笔芯在插入水中之后所产生的一些位置变化关系。


对于本次实验设计内容来看,它是结合课本上“叉鱼”实验进行改进的一类实验。这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进行操作演练,它的可操作性更强。基于传统实验的改变过程,本次实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它有效避免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不合规行为。同时,它的可观测性更强。本次实验的一些结果能够被学生量化记录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烧杯的刻度以及油笔芯在水中的扩散状况,得出其关系。最终通过本次实验,对实验前的预想与实验后的结果进行反差思考,最终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程的核心。
        (二)进行光路观察
        在作出光路观察时,学生能够基于不同光路所体现出的折射角、入射角关系,了解光折射定律重要知识。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激光笔、玻璃砖、坐标纸、刻度盘等常见工具。随后将玻璃砖放在坐标纸上,在平面垂直中心做出一条法线。随后用激光笔发出红色射线,在空气与玻璃平面上进行折射实验,接着就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了。在观察过程中,它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包括入射角在垂直进入界面之后,光路的变化关系,着重要求学生对法线意义进行理解。随后,基于入射角的倾斜入射状况。将激光笔的位置进行一定的调整,让学生观察此时光线的变化内容,使学生真正理解三线共面这一原理。将入射光线进行倾斜入射,随后进行光路偏差,了解入射角、折射角的对应关系。最后再通过两根激光笔同时从界面与圆弧面进行入射,理解这两条光线的对应关系,让学生真正搞懂光折射定律核心内容。对于本次实验过程,它是课堂上操作性较强的一类实验。教师虽认识此类实验,但是由于器材以及课程设置的限制,很难对此实验做出使用。但是对于本次实验的教学,却有助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增加对于光折射定律的直观了解。奠定学生的理性思维,在铺设台阶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于科学知识进行认知,最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三)创新实验方法
        对于以上实验的创新过程,教师这时可由一些自主设计性实验做出突破.在实验器材上选用坐标纸或者圆规,随后启发学生在坐标纸上通过入射、折射光线类比,结合圆规寻找到其折射定律关系。画出一个半径适中的圆,随后量取光线到圆中心与法线之间的距离,构成其基本数据。随后通过坐标纸上的刻度估读,了解这两组长度数据关系。这样的实验过程有可靠数据作为其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拓展。基于光学实验研究过程,学生会认真分析其中的光线折射定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以数学思维去解决物理问题。本次实验过程中的直角坐标系具有着一定的可读性,学生会利用之前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的三角函数知识,找出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对应关系,得出两组数据的正比联系。
        结语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敢于对物理实验课堂进行方法创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突破课堂教学。检验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创新感,最终完成学生自我思维的突破。本文结合光的折射定律这一重点内容作为研讨点,着重从“叉鱼”实验、观察光路实验、创新方法试验这三个环节去进行教学。基于启发性内容,让学生在数据观察、自我体验过程中理解物理课堂学习的开阔性。最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物理知识,完成学生物理思维的拓展。
参考文献:
[1]杜倩. 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光学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D]. 2019.
[2]邱敏芳. 核心素养下物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研究[J]. 新课程(中), 20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