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教书

发表时间:2020/12/2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陈惠芬
[导读] 传授学生们教科书中的专业知识,是老师的本职工作,而对于学生进行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就更是班级教导主任老师本职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班主任教师是整个班级学生的引领者、教育者,是本班级校园内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核心及关键所在。其中,学生文明素养、和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教师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本班级不可忽略的基础教育工作之一。

陈惠芬   福建省诏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  漳州  363599
【摘要】传授学生们教科书中的专业知识,是老师的本职工作,而对于学生进行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就更是班级教导主任老师本职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班主任教师是整个班级学生的引领者、教育者,是本班级校园内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核心及关键所在。其中,学生文明素养、和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教师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本班级不可忽略的基础教育工作之一。
【关键词】实践;文明礼仪;习惯;规范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74-01

        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的提升,国内经济水平日益增强,中国就像一只腾空翱翔的巨龙,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来进行投资且经营,小学生们生活在祖国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各种社交场合的礼仪对于孩子们的要求也就在逐步增高,所以,对于小学生们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就成为了学校教育中最基础环节的一部分。其中,班主任教师是小学生们的直接领导人,在实际育人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关注礼仪文明实践
        礼仪文明方面的教育意义具体表现就是实践性,孩子们良好礼仪意识习惯的养成,是在实际生活里逐渐构成的。所以教育中,实践是起点也是归宿。对小学生们实行礼仪文明方面的教育,“知”是敲门砖,“行”才是关键所在。孩子们岁数小,知识素养少,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们,他们一般都不知道怎么去做,才能达到基本规范,做一个讲礼貌文明的好学生。这样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培育学生养成礼仪文明习惯的时候,做到对于学生要求清晰、明朗,所定的目标具体化,让孩子们对于这些能够通俗易懂。
        比如:尊敬长者是培育小学生礼仪文明意识中的主要内容,在进行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述和让孩子实际操作这些礼仪行为,听长辈说话的时候要专注,不乱多嘴插话,眼睛要目视长辈,表示对对方的尊重,遇到长者的时候,要主动上前打招呼,运用文明礼貌方面的语言等,这类型的行为规范容易被孩子理解,并且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行为,有益于孩子们礼仪文明意识习惯的养成。
        二、整体规范学生文明礼仪
        社会是学生们日常生活的场地舞台,也是教师展开对于教育培养的场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形成了文明礼仪,小学生们日常的实际生活,及校内学习都需要和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互动交流,所以要引导及培育学生们优质的礼仪文明意识习惯,就需要从实际生活和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影响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学习。教书教学中开展育人教育,一般是以养成方面的教育作为核心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这个载体,学生们能够参与的各种活动作为辅助,再把社会实践、学校引导、家庭影响方面有效的进行结合,形成育人网络,全面实行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1]。
        1.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在教师引领学生们学习的时候,课堂实际教学毋庸置疑的,绝对是教师施行教育最重要的方式路径之一,也是教师对于小学生们进行文明教育、利益教育培养的最好空间及时间,老师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发掘有关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们在校园内的时间极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中渡过的,学生的形态、语言表达、里面等都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所以,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实际管理过程中,还有课前课后的时候,关注孩子们的礼仪行为是不是合乎标准、是否正确。


比如,在课堂进行的过程里,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举手回答,向老师提出疑问的时候是否举手再进行提问等。老师要留意观察孩子们是否有不适当的言行举止,并针对这些不当举止及时进行纠正,这些措施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就更为重要。课堂不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它更是做人基本礼仪举止行为教育的课堂。
        2.优良举止行为意识的养成
        校园内德育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里包括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里,有很多守则都和礼仪文明有关联,且其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它规定了孩子们对爸妈、教师、同学等与己有关对象的礼仪文明要求。班主任老师应把礼仪文明方面的教育工作中作为落实及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来展开养成方面的教育工作,以对于学生们的礼仪文明教育作为基础,培养孩子们优质的道德品质行为意识习惯,让他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比如:校园内的升国旗,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中的一种,孩子们都了解国旗代表着什么,热爱我们的国家,首先就必须先热爱代表祖国的国旗。那么,怎样才能够在升国旗仪式的时候,展示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呢?那就需要做到升国旗仪式的规范,升国旗的时候,要行注目礼及立正等。又例如,在公共场所展示的个人行为礼仪也能够表现出个人自身的品德素质,学生们日常去超市购物,如果看到顾客多的时候,要做到主动、有序的进行排队,到电影院开电影,要依次序进入影院,做到不拥挤,这些都是用优质的礼仪行为,来展示自身道德行为的习惯意识[2]。
        三、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礼仪文明习惯
        教师在培育孩子们礼仪文明方面行为习惯的时候,也要注意规范自身的行为礼仪习惯,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教师自身就首先需要做到,不让孩子们做的行为,教育也坚决不去做,在文明行为礼仪方面,一定要给孩子们做出正面的表率。
        比如,本月的一天里,按照班级日常的规划,每月末班主任都需要开一次班会,对于班级里认真工作的班级干部们做出奖励和一定程度的表扬。班会过程中,氛围较为轻松愉快且非常热烈,孩子们积极发言,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班会是在大家意犹未尽的心情中结束的。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学生却趴在课桌上哭泣,班主任询问原因,这孩子也不说,后来就背着书包走了,经过了解才知道,班级干部都受到班主任的表扬了,唯独没有对她进行表扬(她是生活委员),让她感觉很伤心、很难堪。教师了解了缘由以后,为自身工作的疏漏感到非常愧疚。次日一上课,班主任就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坦白了自己的疏忽,并且对那名学生说了声“对不起”,还向她鞠躬致礼。这时候,掌声一片,这是对于那名同学工作行为的认可,也是对于教师过错的谅解,更加是对于班主任勇于承认错误的行动予以了肯定。从那次事件后,班级里只要有学生出现了错误,都会主动向教师承认,并且及时改正错误[3]。
        从这件事例中,我们体会到,老师以身作则,规范自身,做孩子的榜样及表率,是对于小学们品德思想教育最为实际的优良教材。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对于孩子们的礼仪文明养成方面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老师应该先注重育人然后在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他在对于学生进行礼仪文明养成教育中占主体地位,教师在此项养成教育中要挑取适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要注重实践教育,通过育人教育方面进行实践,孩子们自身的礼仪文明也就自然而然养成了。
参考文献
[1]严妍.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J].华夏教师,2019(36):90.
[2]张凤霞.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J].教育艺术,2019(02):51.
[3]陈云芳.教师应该育人教书——浅谈班主任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8):167-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