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高腔大山歌审美形态特征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李照明
[导读] 桐梓县高腔大山歌又称作狮溪高腔大山歌,发端于桐梓县最北端——狮溪镇,是黔北山歌中的一种,本身包含九腔、七调,而高腔山歌就是当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实际的唱词、唱腔、旋律和节奏等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色,并且与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与生产劳动都进行相互的联系,相较其他民歌而言,有着自己的审美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自身的民族特点和实际内容进行相互的联系,综合的完成全新审美特征的构建,同时也更好的探

李照明   桐梓县蟠龙高级中学
【摘要】桐梓县高腔大山歌又称作狮溪高腔大山歌,发端于桐梓县最北端——狮溪镇,是黔北山歌中的一种,本身包含九腔、七调,而高腔山歌就是当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实际的唱词、唱腔、旋律和节奏等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色,并且与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与生产劳动都进行相互的联系,相较其他民歌而言,有着自己的审美形态,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自身的民族特点和实际内容进行相互的联系,综合的完成全新审美特征的构建,同时也更好的探究了高腔山歌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桐梓县高腔大山歌;高腔山歌;音乐形态;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74-01

        引言
        桐梓县高腔大山歌,起源于黔北大山之中的劳动人民相互之间的沟通、逗趣,是属于桐梓这片土地的各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不但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背景,而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现实需求。但由于腔调种类较多,且以口耳相传为主,相当一部分曲谱已经散轶,其实际存在的内容远比目前所关注到的内容更为丰富。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应当更好的对审美形态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全面的掌握相关的审美形式,深入研究其审美特点,强化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一、桐梓高腔大山歌的音乐形态特征
        相传,在远古时期,为鼓舞人心,提振士气,狮溪先民把音乐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高腔大山歌”原生态山歌,其歌唱风格以“飙歌”、“高腔”为主而得名,歌曲演唱激情高亢,应和着大山的回音,不绝于耳,歌词主要围绕着农耕文明各方面,体现出狮溪人民的勤劳朴实,积极乐观。高腔山歌是桐梓人民在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一种山歌形式,其主要的传播载体为高山流水,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声腔。这种音乐形式多与边区商贸和码头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桐梓山歌来说,由于声腔原因、方言、民族特色旋律和适用的场所有所不同,最终导致其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山歌的各种形式来说,可以实际分为九腔、七调。整个山歌内容腔调直接包括了各民族特色与风格特点,同时在腔调上,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各种腔调包括多种生活形式的内容,桐梓地区的人们生活一直与大自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高腔山歌也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田间地头或者高山田野上工作时,土家族的人们多是使用这种方式来完成沟通和信息的传递。
        完成一首高腔大山歌的演唱,需要有着高超的声腔技巧,整个过程中需要快慢结合,歌曲演唱如高山流水一般,同时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些也都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独特的民族个性和审美追求。高腔山歌的音乐形态主要包括组织形态、音位组织形态和音速组织形态。
        二、桐梓高腔大山歌的审美特征
        民歌艺术随着人类社会的生活而产生,声音是没有界限的,声音所体现出的意境和情感是其他艺术类型所无法代替的。歌者使用声音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情感,他们通过演唱技巧来完成对于内心世界或者是各种情感的表达,对于音乐来说,其能够直接表达人性当中的纯真、和善、优美等。


桐梓民歌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创作出来,同时其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工作的主要交流工具,山歌既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也具有相关的功能性,所以对于山歌来说其整体的艺术价值是完整和多样化的。桐梓民歌的地域特色较为鲜明和丰富,少数民族的风情也较为浓郁,同时其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些内容都象征着桐梓土家族人民质朴纯真和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可以作为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同时也展示出其具有较为丰富多彩的艺术内容。桐梓民歌的旋律节奏和唱词内容都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劳动中点点滴滴的呈现。
        桐梓高腔大山歌的产生蕴含了桐梓人民的审美特征。桐梓高腔大山歌集中体现了桐梓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这也是桐梓人们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象形反映。具有一定的潜移默化和寓教于乐功能。这是结合了民族审美的需要,同时也创新精神创造让其可以符合大众的审美特点,并且对于民歌的实际艺术形式也有了较好的提升。这样使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更好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产当中,并且在当中也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桐梓人将自身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都进行了良好的融合,综合保证其可以成为具有显著艺术形式和鲜活艺术生产力的内容之一,使用和谐良好的旋律搭建了内部精神世界和外部物质社会的桥梁,综合的让其能够成为一种全新的内容,保证了各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全面提升,最大程度的让其满足了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而对于相关高腔山歌旋律美、节奏美、歌词美等都要能够作为主要的审美内容,在此过程中其随着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念而转变,综合的体现了实际的表现形式,更好的让其对民族特色发扬光大。
        三、传承桐梓高腔大山歌需要注意的方面
        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将民歌艺术与现代音乐元素、先进的设备进行巧妙的结合,以形成新时代的传统民歌音乐风格。不能一味地寻求创新发展的道路而忽视传承的根本,而是应保持着原有的民族特色和演唱风格,创造更好的平台去展示原生态的民族声乐。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歌艺术,桐梓高腔大山歌必须要与新时代的审美潮流相结合,与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需求相适应,我们要寻找适合观众欣赏的表演风格,才能更好地传承具有深层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艺术。
        传承之路,任重道远,桐梓高腔大山歌作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族瑰宝,还有待于学者们的继续探索和研究,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及成熟的保护意识使这一风格独具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让它唱得更响,传得更远!提升民众的自我修养及审美意识,提高民众对原生态民族民间艺术鉴赏与感知的能力,推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健康长久发展,引导优秀的传统民族艺术带领整个社会的审美潮流,才能真正达到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艺术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对于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在逐渐的提升。而针对当前的实际发展来说,较多传统的艺术形式都受到影响,无法完成相关的持续传承,因此在目前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并且掌握有关的传统知识,综合的将其也实际发展内容相联系,同时就各种相关的要求要完成良好的提升,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而针对目前的高腔民歌来说,其有着自己所独到的知识内容和历史价值,应当综合的完成对其的有效研究,更好的完成了促进和发展工作的实际安排。
参考文献
[1]“喜当悲歌”——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传承研究[J].谢艳群,陈东.传播力研究.2020(19).
[2]沿河土家族山歌的情感内涵分析[J].麻晔斐.北方音乐.2016(19).
[3]广西大新“高腔诗雷”艺术探究[J].赵兵.侨园.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