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尹艳青
[导读]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中的三个级素养级别所对应的写作能力做了具体的规定和描述。其中,最高级别为三级,对写作能力的描述为:能准确、熟练和得体地陈述事件,传递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体现意图、态度和价值取向,在较为广泛的人际交往中,建构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尹艳青    云南省腾冲市益群中学  679100
【摘要】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中的三个级素养级别所对应的写作能力做了具体的规定和描述。其中,最高级别为三级,对写作能力的描述为:能准确、熟练和得体地陈述事件,传递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体现意图、态度和价值取向,在较为广泛的人际交往中,建构恰当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关键词】英语写作困境;语体意识;体裁意识;语言质量;思想内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12-01

        一、高中生英语写作困境的表现
        目前我国高中生在英语写作方面面临诸多困境,但突出表现在语言的得体性、准确性,以及话题拓展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概括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1.语体意识缺乏
        缺乏语体意识,学生在写作中,不能从写作的目标读者出发,不能从写作任务的功能和交际作用出发,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去选用恰当的语体风格,而只是一味地从“自我感觉”出发,脑海里飘过什么,笔头就写下什么,“笔随心动”,而 心却是“跟着感觉走”。
        2.体裁意识淡漠
        交际目的决定了体裁的存在。体裁具有常规性和制约性,同体裁的语篇大体上有相似的图式结构。不同的交际目的对写作的体裁作了不同的规约。不同的体裁又对文章的结构、语体和风格作了不同的要求和限定。体裁意识薄弱是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朱向荣,2011)。
        3.语言质量低下
        语言质量低下是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最突出的问题。由于母语的影响,很多学生英语语感较差,在英语写作时,受中文影响、中式英语频频出现。有时学生为了尝试使用高级词汇,但并不深刻理解内在语意和语用要求,导致误用、错用。但事实上,这些词在表意的时候是有差别的,学生却没有能够细心体会、用心掌握。
        4.思想内涵贫瘠
        思想内涵贫瘠 ,文章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即使辞藻华丽,也是空话连篇、无病呻吟。学生在写开放式作文,尤其是议论文时,经常思维受限,思路狭窄,不能展开充分论证。很多学生的文章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没有论证过程,无法就某一论题展开合乎逻辑的有力论证,只能用不同的词汇和句型反复地、“兜圈子”式地重复论点。思维不具有发散性、层次性、逻辑性。
        二、高中生英语写作困境的归因
        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面临的种种困境是客观的、现实的、更是严峻的,必须引起英语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和警觉。究其原因,有学生的内部因素,更有课程、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困境。
        1.缺乏系统课程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并没有专门设置英语写作课程。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学校都是将英语的听、说、读、看、写、译等技能训练融合在“英语课”这一大概念当中。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写作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都没有关于英语写作的课程方案,英语写作教学基本处于“教师按教材教”的状态。


没有系统的课程,就没有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就没有充足的课时保障和教学实践,就没有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和长足发展。
        2.缺乏有效指导
        缺乏系统课程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有效教学的缺乏。因为没有系统的课程,写作教学在实践中就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在试卷讲评课中进行写作教学本身无可厚非,但试卷中的写作都是高考写作题型,是相对固定的文体和形式。在试卷讲评课中进行写作教学势必只能教会学生完成某一种特定的考试题型的写作任务,而不能真正地、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缺乏科学评价
        科学地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高考英语作文是目前考查和评价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唯一方式和手段。很多教师奉行“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学原则。在这一思想认识的指引下,高考试卷和高考题型发挥了巨大的反拨作用。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短、平、快,很多学生和教师试图寻求捷径,不愿意苦练内功、日积月累,而是寻求套路,套用模板,将写作之“学”变成应试之“术”。这种追求眼前利益的做法最终必然牺牲了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
        三、高中生英语写作困境的突围
        种种写作困境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束缚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和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高中英语教学如何突围是所有英语教育者和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写作困境的突围是一个全套的系统工程,不是靠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里努力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积淀、逐步提升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谋求突破的。学校、教师、学生应该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突出重围,走出困境。
        1.开设校本课程,保障写作任务的系统性
        缺乏系统课程,缺少系统学习和系统训练是造成学生写作困境的主要原因。缺少课程,就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就缺少规划性和计划性,致使教学出现随意性、盲目性。从课程入手解决写作困境问题,是全面、系统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素养的关键一步,是基本前提,也是重要保证。由于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并没有设置英语写作课程,因此各个学校必须开发属于自己的校本写作课程。
        2.展现教师写作,提高写作教学的示范性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带着学生一起审题,分析写作任务,提出注意事项,给出写作思路,告诉学生写什么、怎么写。教师的指导仍然停留在宏观和中观的层面。教师不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对话,大脑进行了怎样的运转,思维进行了怎样的切换。
        3.丰富评价手段,发挥写作评价的引领性
        评价机制单一是制约高中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打破高考英语作文独霸英文写作能力评价话语权的现状,建立多元的、分级段的、差异化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发挥评价对写作教学的反拨和引领作用。
        综上,英语写作是一项基本的语言技能,是重要的交流方式和手段,也是关键的学科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实战能力,是学校和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要摒弃为应试而训练、为高考而写作的错误认知和做法;要厘清学生的写作困境,剖析导致困境的内外因素,探寻走出困境,寻求突围的方法和路径。在当前情况下,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指导、写作评价、深度学习的角度入手,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别解决英语写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齐心协力走出重围。
参考文献
[1]黄泽安.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浅谈[J].高考,2017(24).
[2]叶小芳.高中英语如何进行高效的写作教学[J].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