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梅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445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实践基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效融合,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切入点,进一步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索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提出具体的音乐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音乐,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34-02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强化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开展高中音乐核心素养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综合全面发展,同时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得以有效放松和缓解。当前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并未被充分重视,其教学水平也停滞不前,难以培养出学生高水平的音乐素养。本文就高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希望对高中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调动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学会用心感知音乐
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养。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是终极目标,在本质上,这样的目标不是教师短时间“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领悟出来的,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是在一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这就需要把常态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老师们在备课时可以将核心素养的要求呈现出来。比如:在教学目标中,教师在设想过程性目标时,不仅要说“经历什么”“探究什么”,还应该明确“得到什么”,比如说,形成“音乐直观”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某一堂课,而应当把相对成逻辑体系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思考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什么素养,然后再考虑每堂课怎样体现。
音乐课的情感体验教学十分重要,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最好的选择。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尽管科学的歌唱使声音本身的艺术性丰富起来,很大程度满足了我们的审美意识和追求,让人类的美的艺术价值得到比较好的体现,但歌唱情感表现的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经验是更重要的。单纯技术发声是一种很机械的运动而已,没有达到心神合一、形神兼备的艺术审美需求,所以不带情感而过分注重的发声和歌唱也达不到我们的艺术审美需求。在课内外音乐活动中,要帮助学生用心感知音乐情感,启迪智慧,陶冶性情,使其 身心健康成长。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教师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被动的听转化为主动地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丰富音乐体验,拓宽音乐视野,提升知识储备量。使他们在用心感知中与音乐融为一体,在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例如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启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然后,引导学生想像回顾我国的运动员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的情景他们挺立在高高的领奖台上,眼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冉冉升起的场面,从而领会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激动心情,并且在欣赏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领会作品的艺术境界。
二、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引导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才能够取得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利用讲述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被动的聆听,不利于学生对于音乐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也有很多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则很难激发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当中过于被动,所以教师要在实践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树立音乐学习的兴趣,将音乐知识点与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强化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在短期内提升对音乐的把握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展潜力。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相应的责任,教师也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和帮扶。部分教师要在教学当中为学生的成长所负责,注重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案,注重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使学生在小组内加强对音乐的探讨和交流。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堂当中经常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的状态,从而打造高效和谐的音乐课堂教学范围,不断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素养。
三、注重实践,演创结合,绽放音乐学科魅力
音乐是一种用于表现的艺术,具体可以概括为,用有组织、有规律的音构成听觉意象,從而达到表达人们思想情感或社会现实生活的效果。因此,音乐艺术亦可以区别于其他一切通过视觉或触觉进行艺术表达的艺术,又称之为听觉艺术。故而,在核心素养渗透教学当中,还应当将教学的设计基于对这一门艺术的表现对学生展开引导。在提出的音乐核心素养内容中,“音乐实践能力”素养是与此相契合的。所谓音乐实践,包括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创造、想象和交流合作等的能力,其最核心的内容是能够灵活地运用音乐来表达个人情感,能够较好地掌握一些经典音乐的内涵所在,从而可以准确地将其应用到实践表达当中。针对于此,笔者以为,课堂教学当以注重实践为主要设计方向,并以演创结合的形式为锻炼过程。如此,则能够极大地促使学生们在具体的音乐活动参与当中更为具体的理解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为确保核心素养的良好渗透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我们首先以“音乐与诗歌”为切入点。对结合实践,演创结合的设定可以用“诗乐配”的方式展开,或提供某段音乐或提供某篇诗歌为样板,继而让学生们对此进行合适的选配。譬如,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一诗为例。在课堂中播放舒缓的诗朗诵语音,让学生们在各自获得对诗歌的感受之后,让其及时通过互联网寻找合适的配乐。此时,学生便能依据不同的情感所得通过“配乐”这一形式展开对音乐的表现。如,有的学生配了琵琶版的《雨碎江南》,诗歌舒缓,意境悠扬;琵琶轻捻,大珠小珠。在“诗乐”相融中,促成了完整的“雨碎江南巷”的独特的表现效果。其次,对于演创的实践设计,我们还可以通过“音乐与戏剧”或“音乐与舞蹈”的角度依次展开。如音乐与戏剧。我们可以将课堂进一步扩展,让学生们可以从音乐中领悟内涵,进而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进行表达。譬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其取材于神话爱情故事,主题具有悲剧性,然而最后却以战胜邪恶作为终曲。在第四幕中,旋律以改变速度的方式进行内涵的表现。先是变得激动不安,后又从四拍子变成宽广的二拍子,在乐队全奏下成为庄严的颂歌。最后,从小调变为大调,速度放慢,形成壮丽宏伟的凯歌氛围表现爱情的忠贞不渝和战胜邪恶的胜利。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旋律的判断对应故事中的发展情节。如此,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乐内涵思考和感悟的准确度,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素养。
四、巧妙设计模拟情境,促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生成
音乐是文化概念的重要形式之一,同其他文化知识相同,音乐的种类繁多,并且不同地区、国家的音乐形式都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因此,可以说,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个国家社会的现实发展情况,从这一层来辨识音乐,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促进其音乐素养的提升。故而,基于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古今中外不同的音乐种类进行感悟。在此过程中,可以情景模拟的方式指导学生展开对音乐的比较和听辨,从而达到认知、了解和综合分析的目的,促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生成。
例如,可以先从我国历朝历代的音乐作对比展开教学。如,我们先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传的《广陵散》一曲谈起。此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熟悉彼时年代的背景,诸如政权更迭频繁,多方割据,战乱不休。因此,当时在知识分子中流行着“归隐避世”或“等待明主”的作法,故而曲风显得情感较为复杂一些。如北宋有文评此曲:“其怨恨凄恻,即如幽冥鬼神之声。邕邕容容,言语清冷。及其怫郁慷慨,又以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灿烂,戈矛纵横。”在这一文化曲调的感受下,同时为学生提供盛唐的《霓裳羽衣曲》和《秦王破阵乐》,让学生在“大唐气象”的情景氛围中感受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一样的音乐曲风文化。诸如此类,或以纵向的年代音乐进行文化价值的对比,或以横向的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音乐进行对比,都能够很好地将学生代入一个模拟的情景中,使之在一众对比中进行辨听和理解,从而促进其音乐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音乐理论教学,同时挖掘学生的人文情怀,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音乐教学目标,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采用多学科理论交叉教学,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由于音乐作品创造中主要体现的使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是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学生间互相交流音乐经验,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音乐学习与共享。
参考文献
[1]韩宏,黄奇美.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J].音乐天地,2017(05):74-76.
[2]杨彩霞.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培育路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6.
[3]翁爱萍.试论人文素质视域下高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53-56.
[4]林培荣.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音乐天地,2017,(1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