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与流行曲的完美结合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李灵花
[导读] 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言简意深。学好古诗词,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美好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欣赏能力。那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美丽,让学生在美妙的诗歌中徜徉及接受思想与灵魂的浸润、洗礼呢?在此我应有意识寻找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之间的共通点,给学生创设一座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桥梁;并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指导,力求为诗词鉴赏的有效教学打开

李灵花    浙江温州瑞安市仙降中学  325207
【摘要】古典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言简意深。学好古诗词,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美好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欣赏能力。那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尽显古典诗歌的美丽,让学生在美妙的诗歌中徜徉及接受思想与灵魂的浸润、洗礼呢?在此我应有意识寻找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之间的共通点,给学生创设一座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桥梁;并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指导,力求为诗词鉴赏的有效教学打开了第二扇窗。
【关键词】古诗词;流行曲;共通点;中国风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33-02

        由于古诗词的创作距离我们时间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甚大,学生对此很陌生;加上不少教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诗歌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学生对古典诗歌便敬而远之。但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如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
        那么如何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进而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呢?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沉心潜入,抛砖引玉
        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既然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我就细致地做了搜集和整理。通过考察发现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切入点,其二者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并且融合了古典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
        一次偶然间在电视上听到一首歌《倾国倾城》,不禁被歌里优美的旋律及精湛的歌词所感染。就火速上网查找了这首歌加以下载,仔细聆听其优美的旋律,不禁慢慢咀嚼起歌词来。
        有人说听歌是一种意境,我十分赞同。悠扬的旋律,摇曳轻舟,流连花丛,踏青追蝶,罗盆采莲,迎风拂柳,渔歌唱晚,临湖羡影,该是怎样一种动人意境?倾国倾城,一个举手投足之间令人如痴如醉,神魂颠倒的女人,让人汗颜!很有中国风的歌词,似曾相识,到底是怎样创写出来的,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通过查找,我发现原来这首流行歌曲引用了好多首古诗中的名句。
        “雨过白鹭州(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斜阳染幽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几度飞红,摇曳了江上远帆(飞红万点愁入海,过尽征帆皆不是)。
        回望灯如花(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身边两侧万水千山(万水千山只等闲)。
        此刻倾国倾城相守着永远(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永远静夜如歌般委婉(昨夜星辰昨夜风)。”
        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充斥我们耳膜的被我们忽视的流行歌曲,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素材,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二、寻找共通点,与诗共舞
        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
        我接触过的许多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现代流行歌曲的伊始,在当年众多咿咿呀呀的所谓的“甜歌”中,竟有着一丝独自绽放的山百合的味道。将中国古代诗词新编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尝试也渐渐屡见不鲜。



        如九八年风靡一时的《还珠格格》里的一首歌---《梦里》:“喔!天苍苍地茫茫,你是我永恒的阳光,山无棱,天地合,你是我永久的天堂”。就是引自汉乐府《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和, 乃敢与君绝!”
        又如歌曲《在水一方》,就是选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就是引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王力宏的《在梅边》,“剪不断思念欲理还乱”就借鉴于南唐李煜的《相见欢》里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对于这些喜闻乐见的中国风歌曲,那年代的人如此喜爱,更何况当今的青少年?由此可见,我们有意识收集,寻找古典与流行的共通点,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消除他们对古诗词学习的恐惧是势在必行。
        三、使用多媒体,调动积极性
        一般来说,古诗词比较难懂,看见那干巴巴的几行枯燥无味的汉字,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最重要的是先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利用音乐,视频,图片刺激学生感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在教学中如能巧用电教手段,采用直观教学,使得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畏惧为喜爱,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例如,我们在教《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前,先借助多媒体制作一些有关的教学图片,并配上音乐。教学时,使用投影仪把这么一幅图景显示给同学们看:“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路边是缠满枯藤的老树,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农户家前,这时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却连投宿之处都还未找着……”通过看投影、听音乐,同学们对这首小令的感性认识增强了:画面上共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事物,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了解了画面的内容,为下面理解文章的主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及体验,更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材,那么最好的教材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
        四、创设情境,潜移默化
        流行歌曲发展至今,也许不会有太多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在我看来流行歌曲其实是对古典诗词的精华加以借鉴发扬,使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精神快餐。
        因此,可以在每天中午午修时间,播放最近学生比较喜欢的有古典中国风的歌曲。歌曲主题应积极向上,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周杰伦的《青花瓷》等。学生通过校园广播也可抒发听歌后的感受,这既能够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也便于学校领导和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努力求索古诗词的轻松教学来引导学生去挖掘古诗词的美。更应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词俯首即是,它是一种独特的音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学生心灵打开第二扇窗户。
参考文献
[1]刘五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08年第1期,第42-43页.
[2]汤瑛:《谈谈背景资源引用的三个“度”》,2006年第5期,第19-20页.
[3]盛新风:《一波三折教“清照词”》, 2007年第1期,第91-92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