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阅读指导方案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陈颖婕
[导读]

陈颖婕   武汉外国语学校  4300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23-02

        《世说新语》一直是我们在初一阶段推荐给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必读书。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因为其短小精悍,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我们往往只是把它作为文言文初始学习的补充资料,并没有充分挖掘并发挥它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一方面夯实学生的文言文积累,另一方面又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世说新语》这本奇书的无穷魅力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尝试。
        一、描好全像,突出特点,赢得初印象
        尽管《世说新语》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而言,还是会有不小的距离感。为了消除阅读的隔阂,我们首先要为《世说新语》描好像,抓住《世说新语》的突出特点,将其放大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准备这样来让《世说新语》闪亮登场,第一次亮相——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一个充斥着“好看的皮囊”的时代,“有趣的灵魂”着实是稀缺品。然而,放在你面前的这本《世说新语》,里面却尽是“有趣的灵魂”。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为了将此书与之区分,故改称《世说新语》。不得不叹服前人的智慧,“世说新语”这四个字准确地把握住了本书的精髓。“世”可以理解为“世间”、“世代”,一个“世”字巧妙地将空间与时间交汇,既给了我们当时的即视感,也让我们实现了从东汉后期到晋宋近300年的时间跨越。“说”即为“谈论”、“评说”。“说”和“语”,这两字其实指明了本书的文体性质,《世说新语》与历史有关又带有小说的性质,它是我国古代志人笔记的代表作。“新”则有“创新”、“新鲜”、“新奇”等之意。细细品来: “世说新语”就是社会上流传的最新的说法、最新鲜的故事。
        编者根据不同的主题,将其分成三十六个门类,其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诸多方面。这36篇1130则短小精悍,妙趣横生,集中反映了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藻,种种嗜好——如饮酒、服药,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故事中包含着他们的种种人生追求……凡此种种,不仅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了魏晋文人,更让我们从中窥探到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当我们痴迷于热播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红肥瘦》展现出的种种清雅闲适的审美趣味,我们会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剧中诸如打马球、投壶、插花等古代士族阶层的文化生活,流觞曲水、把酒吟诗的文人雅趣等,都能唤起我们穿越时空、身临“古”境的愿望。然而,如果你走进《世说新语》,除了这种扑面而来的“古风”、“雅韵”,更会有魏晋文人那放达怪诞行为、奇妙玄远的举动、不羁潇洒的个性,让你大呼过瘾。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世说新语》看作一部中国古文化的百科全书。
        上述导入和介绍,紧紧抓住了《世说新语》的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世说新语》里塑造了许多“有趣的灵魂”;第二,《世说新语》讲的是当时社会上流传的最新的说法、最新鲜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第三,《世说新语》是一部中国古文化的百科全书。这样的勾勒与描摹,既能给学生以《世说新语》的全貌,又能给他们最美的初印象,让他们对《世说新语》心生向往。
        二、制定计划,把握方向,带着思考读
        《世说新语》共36篇1130则,建议学生先利用两周的时间按顺序通读。可以制作好阅读进度表,有效掌握阅读的节奏。
        在按顺序通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做好如下准备:
        1、准备好《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局),在阅读过程中,除了结合注释,还通过勤查字典来扫清字词障碍。
        2、查找资料,了解编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成书背景。
        3、在阅读的过程中对照史书或上网查找其他资料,丰富和了解《世说新语》中的重点人物和事件。
        4、带着思考阅读,做好阅读笔记,尤其是标注好阅读中产生的疑问。
        三、打破顺序,纵横勾连,找准突破口
        学生在通读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疑问,我们可以统一时间(例如利用晚自习)给学生们搭建自主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互助解决疑难。
        此外,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心中有数,指导学生把握关键,找到阅读思考《世说新语》的突破口。例如,我打破本书分门别类的体例,以“人物”为轴心和序列重新整合,这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这样两方面的思考——
        1、归纳人物的共性,了解他们共生的土壤。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庶民、僧侣都包括在内。每一个人物都鲜活、有趣。他们不隐藏、不伪装、不拘泥、不逃避,个性飞扬。而将这一个个真实、可爱的人物集合在一起,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生命的底色——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政治上特别混乱、黑暗,人们承受着更多的苦痛。可正是这样的“乱世”,礼崩乐坏,道德评判隐退,才给了人们更多的自由、更广的空间,让个人价值彰显。因此,魏晋名士们对生死有了更为超脱、达观的认识:蔑视死亡、率性而为、求真求善。
        总结归纳,所谓的“魏晋风度”即不为生而烦恼,不为死而恐惧,不为达而骄纵,不为穷而沮丧。 每个飘逸灵魂背的后都有着对生命的温情。
        【附】可以参考的人物或篇目:
        ①《任诞》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洒。回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士》。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②《任诞》篇阮籍“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③《雅量》篇嵇康“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④《言语》篇桓温“ 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2、前后勾连比较,发现人物的立体真实。
        我们指导学生把整本书前后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似乎总有他们“矛盾”的一面。
        比如华歆,在“管宁割席”这个故事里与视金钱如粪土的管宁相比,他贪慕虚荣,但在“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里他却处事谨慎、考虑周全,正可谓“亦正亦邪”。
        又如王戎是个十足的吝啬鬼,他卖李子时,生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总是先把李核钻破再卖。不仅对外人如此,对自己的亲戚乃至亲人亦是如此。他的亲侄儿结婚,他只送一件单衣,过后居然还又要回去了。女婿借钱一时忘了归还,女儿回门时还要给脸色女儿看。可就是这样一个嗜钱如命的主儿,却有着这样一则“不受赙仪”的故事:王戎的父亲王浑,名声不错,他死后其属下因感念王浑的美德和恩惠,送来的丧仪达数百万金,王戎竟然分文不取。而更令我们想不到的是,这么一个至俗之人却又潇洒飘逸,裴楷如是评价:“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同时王戎还风流倜傥,是一个不折不扣宠妻狂魔,“卿卿我我”就是他和他同为财迷的妻子的浪漫爱情的明证。
        为何《世说新语》里的人物如此“复杂多变”?这是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能够明了编者刘义庆的“良苦用心”,体会他的可贵与独到。正是因为从“德行”到“仇隙”这三十六门特别的分类方式,使得《世说新语》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对“人”进行认知和评价,它是用一千一百三十条小故事塑造了一个复杂、真实、生动、有趣的大写的“人”。
        四、观照现实,启迪人生,挖掘真价值
        教师引领学生通读以后再有目的、有选择性的跳读,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要古今对照,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三读”。指导学生思考《世说新语》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因为有了前面对名士“魏晋风度”和立体复杂人性的认识,再来观照现实,学生们或多或少会有所感悟。对此,教师不要统一标准,允许因人而异,有所得即可。以下,是我对《世说新语》的一点粗浅看法,可供抛砖引玉——
        魏晋名士们对自然、对生命、对自我“一往情深”,这种有温度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所以,当我们为现实的利益得失而烦恼,当我们为理想的暂时失落而沮丧,抑或是当我们得意或许有些忘形的时候……不如翻开书,去和这些有趣而有深度的灵魂对话。《世说新语》永远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心灵深处的所有尘埃,使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受到荡涤,得到净化,让我们的生命不被外物所羁绊,更为舒展、自由。
        我们应该感谢主编刘庆义,正是他主张的不动声色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人是有缺陷的,人性是复杂的,但人又是可爱的,值得欣赏和同情的,人性的闪光之处足以照亮现实世界的黑暗。
        我想通过这“四步”“三读”,让学生们认识到《世说新语》是一本奇书。一方面它足以满足我们的猎奇之心,徜徉其中,我们能找到那个时代几乎所有明星的八卦、轶事;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本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琢磨品咂,参透“人性”、关照“生命”的性灵之书。
        总之,教师作为一个阅读的引导者,我们可以将自己一路走来的足迹和“风雨兼程”又“风景无限”的体验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授人以渔”,才能让孩子们的阅读更加丰富有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