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贯穿生活,法治融入身边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郝修良
[导读] 道德与法治学科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并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和法治观念。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教材中的很多案例和实践探究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生活化元素与道德法治课程的结合,还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农村小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并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行为。因此教师不妨将良

郝修良   四川省荣县双古镇学校  643118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并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和法治观念。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教材中的很多案例和实践探究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生活化元素与道德法治课程的结合,还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农村小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并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行为。因此教师不妨将良好的道德理念贯穿到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运用法律常识来规范农村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54-01

        部分农村小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甚至有个别小学生只知道有公安局,有警察,却不知道警察也是依法办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不仅给学生呈现了良好的道德理念,还呈现了相应的法律条规以及常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能够让农村小学生学法知法懂法,还能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从而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一门以文字说理为主的学科,部分农村小学生会误认为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距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所以根本不会认真探究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点,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农村小学生意识到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能够有效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体验。
        例如《学会宽容》,教学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呈现出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可能经历过的情境:在节假日坐着拥挤的公交车去县城,在车上被他人挤来挤去,甚至被人踩到脚;或者是在乡村的集会上,被人挤来挤去,被人踩到脚等。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遇到过类似的经历?当学生做出有或者没有的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假设自己正站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被他人不小心踩了好几脚,那么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是一会儿找机会踩他一脚?是大声吼叫?还是想着车上这么多人,被踩脚也是在所难免的,再说别人也不是故意的等。当学生再次做出相应解答后,教师就可以引出今天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会宽容,让学生认识到宽容的意义,并能够以宽容的胸怀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生活实践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质素养。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生活实践活动。
        例如《应对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中不仅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还介绍了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措施,比如如何应对突然发生的地震,如何应对突然发生的泥石流、洪水、雷雨天气等。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实践演练活动,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措施。以地震为例,当听到学校发出的警钟后,就意味着突然发生了地震,那么学生就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顺序逃避到操场的空旷场地上,或是直接钻到教室四个角落的桌子底下等。而且整个防震演练活动中,学生无论是逃离高层教室,还是钻到教室四周的桌子下边,都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学会沉着冷静等。类似的,还有洪水、泥石流等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定的逃生演练实践。
        还有一些法律基本知识的学习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判,从而让学生了解法庭的职务职责,了解具体的法律条规以及法律运用的具体方法等。
        三、呈现生活化案例,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呈现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从而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加强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引导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定义时,教师可以呈现交通事故的生活案例,呈现火灾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判断交通事故和火灾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因为交通事故和火灾中也都会有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部分学生就会误认为它们也是自然灾害。通过对生活案例的分析和判断,学生脑海中就会清楚人为事故和自然现象的区别。
        还例如《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2000年以前人们用大哥大打电话的情景图片,呈现现代人运用智能手机面对面视频的情景图片,然后让学生思考智能手机是如何改变自己生活的。现代电子产品的普及非常广,即便是在山区,也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没有智能手机和网络,那么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在分析对比中意识到科技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和案例,要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生活实践活动,从而让农村小学生意识到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让学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运用道德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黄干雄.课程教育研究. 2019(44).
[2]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王郧军.新课程(小学). 2019(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