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心得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3期   作者:官新儿
[导读] 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这种阅读基本观点表明,阅读自有写作不可替代的多重功能。文章重点从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策略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官新儿   福建沙县翠绿小学  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这种阅读基本观点表明,阅读自有写作不可替代的多重功能。文章重点从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策略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心得;阅读教学;整体感知;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149-01

        一、精心设计,整体感知
        在“整体入手”这一环节中,教师的着眼点在于课文的整体 ,学生学习的侧重点是感知全文,了解大意。目标是单一的,但“入手”的方式则可以多种多样。
        1.解题拓宽。如教《将相和》可先提示,“将”、“相”分别是什么样的官职?然后发问:文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文章围绕“和”写了几个小故事?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全文。
        2.切入重点。如教学《少年闰土》这一课可根据课后第二题指示给课文分段后,直奔一、三、四这三个重点段,体会少年闰土的特点: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想一想闰土有什么特点?②第一、四两段写了闰土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再回头去学习其他部分,这样就显得容易了。
        3.直奔中心。学习《海底世界》这课时,学生是不难找出中心句的: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抓住这个中心句,先让让学生理解“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这两个关键词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逆向思绪,由中心句这个点辐射到全文:哪些地方写“景色奇异”?哪些地方写“物产丰富”?是怎样具体写的?这样学生就易于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住课文的大体内容,为深究各部分打下基础。
        4.声像导入。如教学“《桂林山水》,先来一番有感情的范读或放配乐的朗诵录音,给学生以形象的感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从而对中国山水与音乐的结合的画面有所体会。再如,教学《尊严》,先出示画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明确图中人物,从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来体会人物的性格,体会人物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深究课文各部分内容就有把握了。
        5.部分服从整体。在具体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提示联系中学会读书,遵循“部分服从整体“的原则,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养成从”关系“入手,着眼全文的阅读的习惯与技能。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教学步骤如下:①学生自读后用小标题概括四件事;②讨论:这四件事反映了鲁迅的什么品格?并找出最能概括这一品格的一个句子。


③以“救护车夫”为例进行阅读指导:这一事例中哪些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思想?④教师小结:如果课文的中心思想比较明确,我们就可围绕这一中心,去体验与它有着密切联系的语句,以便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读书方法。⑤用前述方法来学习课文其他各段。这样,从课文中的思想出发,把关键词串联起来,把握了中心与语句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对课文所向迁移理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既然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开放课堂,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主获取新知识,自主全面发展。
        1.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找骆驼》的教学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中知道课文是写一位老人帮助商人找到走失的骆驼的事之后,可引导学生围绕“老人是怎样知道走失的骆驼的特点的?”这个问题深入课文,进一步理解其原因,从而引发学生发现并提出“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牙齿掉了一颗?”“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脚是一拐一拐的?”等等问题,这样的倒不是简单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和思考的角度,帮助学生。
        2.开展各种形式的参与活动。例如,指名朗读课文时,许多学生都想读,就请想读的学生起来读。如错别字危害时,可开展给经常写错字的“病号”开药方的游戏。教师还可以跳出教材的圈子,将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有奖征答题”出在班刊上,让全体学生参与 思考,积极征答。这样可使优生不骄傲,后进生不自卑,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3.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首先,可以创境激情,培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从课文内容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备,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生动的情境,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童话故事,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美丽的公鸡》等。
        其次,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或朗读、或表演,寓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桂林山水》之类的以写景为主的课文,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录像或多媒体电脑使书面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声、光、形、色,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他们学习的兴趣会更浓。创设情境根据教学的需要,可灵活地运用于导入、讲解、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把握好阅读的激趣点,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真正领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阅读的愿望更强烈。
        最后,细读生疑,独立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营造民主宽松的阅读氛围,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学生,倡导自己选择阅读方式,自己选择阅读伙伴。要求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课文各个段落过程中,不断生疑、开展讨论,并在教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下,在学生的互助下,对词句段的内涵层层深入地理解。同时,教师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段,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各种变式训练,强化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如,我在教《普罗米修斯》时,就留给了学生很大的阅读空间。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了解课文内容。课前,我没有做任何指导,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部分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读,从同学们的神态中,我早已看出同学们被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感动了。此时,我无需再多言,学生对朗读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在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升华了课文,释放了孩子们的灵性,再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心灵阅读课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