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颖超 孙秀勤 唐菁华
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四川省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措施,从而稳定儿科护士人力资源。方法 通过相关问卷对儿科120名护士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儿科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为72.1%,主要表现在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两个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班次情况的职业倦怠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科护士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亟需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护士职业倦怠现状,维护健康心理。
【关键词】:儿科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status?quo?of?job?burnout?of?pediatric?nurses,?find?out?relevant?influencing?factors,and?propose?corresponding?measures?to?stabilize?the?human resources of?pediatric?nurses.?Methods?120?nurses?in?pediatrics?department were?surveyed?through?related?questionnaires,?and?SPSS19.0?statistical?software?was?used?for?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The?survey?showed?that?the?incidence?of?job?burnout?among?pediatric?nurses?was?72.1%,?which?was?mainly?manifested?in?the?two?dimensions?of?emotional?exhaustion?and?low?personal?accomplishment.?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different?titles,?different?educational?backgrounds,?and?different?shifts?in?the?level?of?job?burnout 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re?is?serious job?burnout?among?pediatric?nurses.?it?is?urgent?to?take?relevant?measures?to?improve?the?job?burnout?status?of?nurses and maintain?healthy?psychology.
【Key words】?Pediatric nurse;?Job?burnout;?Influencing?factors
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Freudenberger 最早提出,它是指一种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他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表现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疲劳综合征,将其描述为一种以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Personal Achievement)下降为特征的三维综合征[1]。 在欧美国家的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显现非常普遍。在护理行业相关领域,骆宏[2]等研究显示国内护士职业倦怠阳性率在55.1%~59.1%,儿科护士是护理群体中的一部分,基于现在“二孩政策”全面开放,儿科护士的压力剧增,护理要求高,风险高,使得他们心理负担重,对于这一具有特殊性和生存状况不同于其他科室的职业,其职业倦怠的发生状况尤其应该关注。本研究通过对南充市某三甲医院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提出有效、可行性策略,降低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感。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某市级三甲医院全体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1份,有效率为92.5%。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一般信息调查问卷设计:由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前期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问卷包括年龄、婚姻情况、学历、工作年限、聘用形式、职称、轮班情况;②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BI)[3]:包括三个维度:情感衰竭、个人成就感、去人格化,项目22条。
1.2.2调查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由研究者培训调查员,统一全部调查指导语,在征求所调查医院儿科相关领导同意及配合基础上,发放问卷,成员负责研究对象资料、问卷的发放及收集,确保其回收率。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 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1份,有效率为92.5%。被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5岁6人,25~29岁45人,30~39岁47人,40~49岁10人,≥50岁10人;婚姻情况已婚79人,未婚32人,初始学历本科17人,大专92人,中专2人;工作年限1~5年37人,6~10年35人,11~15年22人,≥16年17人;聘用形式编内23人,编外88人;职称副主任护师4人,主管护师15人,护师54人,护士38人;轮班情况参与夜班具76人,未参与夜班35人。
2.2儿科护±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调查显示儿科护士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两个维度上,如表2所示。
2.3职业倦怠多因素回归性分析 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科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初始学历、职称、轮班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低个人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在做一件事情时,并不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4]。本次调查显示儿科护士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低个人成就感和情感衰竭,说明儿科护理人员大多数表现出对患者以及对工作的各方面消极、冷漠的反应。我国大多数研究显示,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总体上处于中高度水平[5],与大多数研究相比,这些现状说明儿科护理人员存在着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2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初始学历与职业倦怠
研究发现[6],护士接受的教育水平也从某些方面影响着职业倦怠的程度,本研究发现,学历愈高,职业倦怠感愈高,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高,对自己的期望值愈高,而达不到自我期望值,个人成就感较低,个体在工作或生活的愿望和个人才能长时间不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致使其产生职业倦怠感[7]。因此,作为医院管理层,应该及时了解护士心理状态,给予疏导,护理人员也要加强自我调节,保证良好的健康心理。
3.2.2职称与职业倦怠
护师在职业倦怠量表中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其他职称的护士,分析原因可能是这一阶段护士作为科室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大量工作,如科室带教、科研等,易导致工作与家庭的冲突,逐渐会产生负性情绪且在工作中感到低成就感[8]。因此,医院管理层应注重该阶段护理人员的职称评定,适当提供相关机会,提高工作积极性。
3.2.3轮班情况与职业倦怠
本研究发现,值夜班的护士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护士频繁的倒夜班,会打乱生活规律和家庭生活秩序,容易造成身心疲惫,同时夜班上班人员少,遇到急危重症的患者较多,往往需要独自处理许多复杂、紧急的事件,加之儿科就诊人员及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高,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导致职业倦怠。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弹性排班,给予频繁倒夜班的护士一定的精神支持,进行有效沟通和管理。
4 小结
本文研究显示,儿科护士有较严重的职业倦怠,作为医院管理层,应当重视职业倦怠的出现,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减轻和消除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稳定儿科护理人力资源,避免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谢文,张振路,郑志慧等.护士工作疲惫感与工作压力源及对应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462-464.
[2]骆宏,叶志弘,冯鸾.护±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也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4.
[3]殷方青.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5.
[4]刘萍.常德市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对 EAP(员工帮助计划)的需求研究[D].中南大学,2014.
[5]刘维,赵静,李富业,等.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06):802-805.
[6]黄艳,芦雅琳,赵鸾柳,吴赛芬,黄女玲,等.我院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2):6-7.
[7]位娟,梅芳.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6(6):6-8.
[8]闫凡苓.NICU护士职业倦怠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全科护理,2020,18(24):3239-3242.
作者简介:郭颖超,1992.2,女,四川南充,汉族,本科,护师,儿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