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志元,徐慧萍,谢金锋
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广东梅州 5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摘除后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骨形成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患者为治疗观察对象,对患者先行囊肿摘除术后,再行GBR技术,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并于8个月行骨再生术,治疗后为期9个月时间随访调查,观察患者牙齿稳定性和变化状况,并对该方式在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位置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1例存在牙体松动外,其余全部Ⅰ期愈合,Ⅱ期术后2周拍摄X线片,牙齿骨骼结合良好。为期9个月随访,并进行X线片检查,患者牙齿骨吸收量均低于1.2mm,牙齿恢复状况良好,完成全部治疗过程后总成功率为95.0%,患者骨形成效果明显。结论:对患者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摘除后,采用GBR技术引导骨再生,利于降低骨吸收程度,保证成骨细胞和相应血管生长,可促使快速形成新骨,对患者的牙齿状况改善明显,已经成为临床中常用治疗方式,具有较高推广意义。
关键词:前牙区;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摘除;引导骨再生术;骨形成
前牙区与前磨牙区受牙髓病变和外伤等因素的影响,易形成根尖周囊肿,给患者带来严重不适感,影响其口腔功能,对此应及早进行处理[1]。现阶段,针对根尖周囊肿治疗中,主要采用囊肿摘除技术,清除囊肿范围内无保留价值换牙,防止牙齿病变程度恶化,在清除囊肿,但术后会导致大范围的牙齿骨骼缺失现象,影响患者咀嚼功能同时,还会降低牙齿美观性[2-3]。为提升对患者牙齿恢复效果,现阶段,已经开始推广使用GBR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在患者牙齿骨缺损位置,利用生物屏障膜维持手术建立的空间,以此阻挡增值迅速的上皮细胞核成纤维细胞长入,确保增值速度缓慢成骨细胞与血管生长,促进成功发育,保证患者牙齿骨骼完整性[4]。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摘除后行GBR的骨形成情况,具体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20例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患者为治疗对象,全部患者中,男11例,女9例,最低年龄为23岁,最高年龄为49岁,平均年龄为(38.5±3.2)岁,共30颗残牙根伴根尖囊肿,其中,上牙19颗,下牙11颗,对患者口腔内部进行检查,均未见窦道,经临床诊断全部残损牙齿均无保留价值,采用X线诊断,确诊为根尖囊肿,囊肿最小为2.4mm×2mm×2mm,最大为5mm×3mm×6mm,全部患者均实施囊肿摘除术,术后使用GBR技术促进骨形成。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证为根尖周囊肿;②牙齿无保留价值;③牙槽骨高度和宽度足够;④口腔卫生状况良好;⑤无相关手术禁忌症患者;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⑦患者全部资源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根尖周急性炎症患者;③处于急性炎症活动期,患有牙周病;④患者有严重精神、意识障碍;⑤对治疗配合度低;⑥不能进行外科手术全身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根尖囊肿患者先行根尖囊肿摘除术,具体流程:先对患者行眶下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铺巾后照射X片,对患者进行口腔消毒,准备工作结束后,保留患牙,先对患牙行根尖倒充填术,再进行根尖囊肿摘除。以弧形形式切开,保留美学区域软组织,切开后轻柔翻起黏骨膜瓣,由两侧向中上方翻开,清理骨膜瓣,采用锐性分离,初步分离后暴露囊壁,分离囊壁与骨面,争取完全分离,更换角度挖掉囊肿,下翻骨膜瓣,刮治清理种牙体表面病损区炎性肉芽组织,磨除异常骨嵴、骨尖,钻去侧切牙位于囊肿内的根尖,搔刮囊腔,清除后与囊腔内放置10%苯酚棉球1min,再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清晰囊腔,清理囊腔后,将Bio-Oss骨粉填入骨缺损区,并按照缺损面积覆盖合适Bio-Gide胶原膜于骨膜下,确保牙槽骨形态恢复正常,在对创口进行缝合,缝合后以塞治剂塞治,局部加压。术后要求患者于1h内不可吮吸、漱口以及进食,防止影响牙齿稳定性。术后拍摄X线片,并给予患者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1周后拆线,期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并进行为期9个月的随访复查,观察患者牙齿稳定性和变化,并通过观察牙体颜色等判断患者牙齿恢复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Ⅰ期愈合后牙体松动例数,Ⅱ期愈合后牙齿骨骼结合状况,以及术后随访一年内,患者恢复状况,恢复状况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制定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牙齿健康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检验法。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患者共20例,患牙保留,采用根尖倒充填术进行补全,全部行根尖囊肿摘除技术,摘除受采用GBR技引导成骨发育,改善其牙骨缺损问题,并通过骨再生术保证患者牙齿功能。全部患者除1例存在牙体松动外,其余全部Ⅰ期愈合,并且检查未见松动、脱落、胶原膜暴露以及感染现象,Ⅱ期术后2周均使用X线片,结果显著,牙体周边未见低密度影,患者牙齿骨骼结合良好。而置入骨粉位置呈高密度影。患者骨形成后对其进行9个月随访,复查牙齿是否存在松动现象,全部患者均未觉异常不适感,未见红肿,咀嚼功能良好,对肢体周边牙龈进行检查,未见红肿、溢浓等异常。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显示种牙体9个月的骨吸收量均低于1.2mm,置入骨粉后患者牙齿恢复状况良好,成功患者为19例,总成功率为95.0%。
3讨论
根尖囊肿属于牙科一种常见慢性尖周炎病变,对患者咀嚼功能有较大影响,病发后会出现牙齿会出现牙髓坏死、牙体变色以及无光泽现象,牙齿健康程度降低。而囊肿大小不一,肉眼可见但难判断其大小,部分患者发病会出现牙龈粘膜凸起症状,并有弹性感,甚至使患者产生痛感[5]。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方式进行及早治疗,针对该病治疗主要使用囊肿摘除术,但使用该方式将患者无保留价值牙齿拔出后,易导致患者牙槽嵴高度与宽度出现不同程度吸收萎缩,对后期牙齿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前牙区,一旦患者唇侧骨板缺失,会暴露较多唇侧,导致其美观性降低,甚至影响患者的牙齿功能[6-7]。为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牙齿外观,应关注术后患者牙齿骨骼缺失状况,采用使用方式及时补全患者缺失牙齿骨骼部分,提升后期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调查显示[8],牙周囊肿多见于成人群体,患者发病后,牙周囊肿和含牙囊肿会减缓生长速度。前牙区与前磨牙区是根尖囊肿发生率较高位置,而主要致病原因为前牙处于牙槽骨突出位置,易受外伤,进而引发根尖周囊肿。一般清除根尖周囊肿后牙槽骨会出现进行性吸收,导致牙齿骨骼缺失,影响后期进行复,因此牙槽嵴保留成为重点研究问题,而随着牙齿骨再生术的应用和再生技术对美学效果要求的不断提升,实施囊肿摘除术后要求尽可能保证患者牙槽嵴完整性,保证延期终止后牙齿可达到美观效果,而GBR技术通过补全牙齿缺失骨骼,减少了对后期恢复影响[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例患者,仅有1例牙体松动,19例牙齿骨骼结合与钙化状况良好,总成功率为95.0%,患者骨形成效果良好。可见,对囊肿摘除术后患者使用GBR技术,可改善患者牙齿骨骼状态,利于后期恢复。
综上所述,对囊肿摘除术后患者实施GBR技术可有效预防牙槽嵴收缩,保证牙齿骨骼完整性,提升后期对牙齿的修复效果,保证牙齿美观性,将其用于患者牙齿修复中,使用效果明显,具有极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成宏,葛云,赵向东,等.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美学区口腔种植中的应用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5):4949-4952.
[2]赵殿才,何琨瑜,欧阳舢.根尖囊肿前牙行即刻种植联合引导骨再生术对骨形成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16,10(02):129-134.
[3]陶安军,杨细虎,范广宇,等.引导再生术用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骨再生的疗效评估[J].口腔医学,2016,36(11):1017-1019.
[4]刘锡青,周长友,路洪波,等.GBR技术配合骨挤压骨劈开行上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6,29(11):1006-1010.
[5]蒋卫东.骨劈开和牙槽嵴扩张联合GBR在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3):296-297.
[6]李悦,张燕婷,何晶,等.联合应用骨劈开、骨挤压术、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并同期种植手术方案的短期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6,9(9):532-537.
[7]李正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同期上颌前牙区种植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6,82(35):56-58.
[8]郑树灿,黄旭瑶,周勇,等.骨劈开和牙槽嵴扩张联合GBR在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6(2):67-69,73.
[9]周勇,宋光保,郑树灿,等.骨劈开、牙槽嵴扩张联合GBR技术同期上颌前牙区种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5,7(02):24-28.
[10]Gagandeep Lamba, G R Ravi. Replantation of Displaced Underlying Successor and Marsupialization of Radicular Cyst associated with a Primary Mola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Dentistry, 2015,8(1):70-74.
作者简介:赖志元,男,1987年4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梅县;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口腔全科疾病防治研究;职称:口腔科主治医师;职务:无;单位名称:广东省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单位资质:三甲;邮编:514000;科室: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