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患者手术中麻醉护理配合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11期   作者:杨晶晶
[导读] 目的:研究护理配合在剖宫产麻醉患者手术中实施的临床可行性及价值
        杨晶晶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  麻醉科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配合在剖宫产麻醉患者手术中实施的临床可行性及价值。方法:纳入范围在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病例数为86例,均行剖宫产术的患者,研究组(n=43)行麻醉+护理配合,对照组(n=43)行麻醉处理,对比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率、VAS评分。结果:研究组病患尿潴留、产后出血、下肢麻木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研究组病患VAS评分更优,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结论:护理配合在剖宫产麻醉患者手术中实施的临床价值更高,可有效避免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降低VAS评分,提高镇痛效果,可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麻醉;护理配合

        产科常见的术式之一就是剖宫产,患者在行剖宫产手术中长需接受麻醉处理,经研究,有效的护理配合可改善麻醉水平及预后效果。为了找到最佳的护理配合方案,本次研究护理配合在剖宫产麻醉患者手术中实施的临床可行性及价值[1]。将数据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纳入范围在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病例数为86例,均行剖宫产术的患者,研究组(n=43)行麻醉+护理配合,对照组(n=43)行麻醉处理,两组一般资料数据P>0.05为比对无意义。
        病例选择标准:所有病例均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签署同意书;均行剖宫产术;均为单胎妊娠患者。排除范围:排除合并硬膜外麻醉禁忌症的患者;排除合并精神病史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妊娠合并症的患者[2]。
        研究组:初产妇30例,经产妇13例;年龄最大值为36岁,最小值为24岁,(29.5±0.7)岁中位值;
        对照组:初产妇31例,经产妇12例;年龄最大值为37岁,最小值为22岁,(27.5±0.1)岁中位值。
        1.2方法
        对照组(n=43)行腰硬联合麻醉处理,研究组(n=43)在此基础上联合护理配合:
        1.2.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向病患讲解麻醉作用、麻醉苏醒后可能出现不良症状等知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时缓解病患焦虑、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
        1.2.2监测血压。待患者给药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病患血压水平,准备好低血压干预措施,严格限制局部麻醉药量;护理人员需在患者麻醉后予以软枕垫到病患右臀部下方,避免患者因长时间处于仰卧位而出现低血压综合征。
        1.2.3产程护理配合。观察病患宫缩情况,遵循医嘱予以患者催产素,由于阵痛会导致机体出现肌张力降低,增加尿潴留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需向病患强调及时排尿的作用。
        1.2.4镇痛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在麻醉穿刺前协同医师做好心电监护及胎心监护,建立静脉通道,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待病患穿刺成功后需做好硬膜外导管固定处理,检查各个穿刺点情况,避免穿刺点出现感染或外渗的情况;针对疼痛情况较剧烈的患者可遵循医嘱予以镇痛泵。
        1.3 评定指标
        对比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率、VAS评分。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病患镇痛效果,10分制,分值越低,说明镇痛效果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
        卡方检验以%呈现,t检验以呈现,数据计算方式采用SPSS23.0软件,两组数据P<0.05为比对差异大。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病患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病患尿潴留、产后出血、下肢麻木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见表1。
      
        2.2 对比两组病患VAS评分
        两组病患干预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研究组病患阵痛后即刻、阵痛60minVAS评分更优,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作为产科常见的术式之一,具备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的特点,剖宫产手术时需采用麻醉处理,常见的麻醉方式有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等,腰硬联合麻醉具备起效快、用量少的特点,同时镇痛效果较高,硬膜外麻醉具备对母婴影响少、肌肉松弛好的特点,但会引发患者术中出现牵拉疼痛等病症[4]。经相关医学调查研究显示,在剖宫产麻醉中配合护理干预,可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促进患者预后起到较高的作用[5]。经本文数据分析后可见:研究组病患尿潴留、产后出血、下肢麻木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说明护理配合在剖宫产麻醉患者手术中实施具备可行性,可降低剖宫产患者不良反应;研究组病患VAS评分更优,两组数据P<0.05比对差异大,说明护理配合在剖宫产麻醉患者手术中实施具备可行性,可提高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护理配合在剖宫产麻醉患者手术中实施的临床价值更高,可有效避免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降低VAS评分,提高镇痛效果,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传蕾.肥胖产妇行剖宫产手术不同体位麻醉对其血压水平及新生儿Apgar评分影响的护理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A1):14-16.
[2] 臧蕾.预防性护理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术中低血压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我和宝贝,2020,10(9):60-61,64.
[3] 薛亚洁.孕产妇VTE评分表评估下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策略在血栓前状态孕妇剖宫产术后下肢DVT风险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9):1582-1584.
[4] 曹亚楠.探讨对腰麻+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行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体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健康大视野,2020,(2):30.
[5] 覃锐,张磊磊,郭世娴, 等.延伸护理干预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腰痛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61):337-3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