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体育教师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石元元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初级中学  石元元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重要心理基础和情感依托。在体育课程实践中教师通过兴趣引导,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训练动力。基于此,本文从兴趣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对兴趣教学的实践意义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初二體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策略,以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初二体育;兴趣教学法;新课程改革 
        所谓兴趣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语言学习的自然环境,运用科学的课堂规则,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并在知识、能力、情感层面实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实践方法。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因此适当开展体育训练对于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一、初二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意义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兴趣教学作为一种契合学生发展特点,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要求的科学方法,在体育课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价值。首先,兴趣教学法能够从心理层面契合学生的预期,利于学生产生体育训练的热情。在体育教学中能否有效调动学生的训练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实践的成败。而兴趣教学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并根据主体发展特点以及兴趣偏好设计符合学生“胃口”的运动项目和教学方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其次,兴趣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只有让学生内心产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渴望,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体育训练的过程进行自主调整,并实现有效锻炼,在兴趣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这也是终身体育理念形成的前提。 
        二、初二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适当引入体育游戏。 
        初中生活泼好动,爱玩爱闹,对运动锻炼有着较高的热情,而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恰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一行为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精心设计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以强化体育锻炼的情感体验。体育游戏的类型众多,教师在引入中应对学情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例如,为锻炼学生的腿部肌肉力量,以及身体协调性,教师引入了“花样跳绳”,在跳绳中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各组学生按照花样进行跳绳,并逐渐提高跳绳的难度,最后根据各组取得的分数进行评比。再如,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设计了“四人五足”的游戏,让学生的游戏相互帮扶、相互合作,提高锻炼的热情。在体育游戏引入过程中,学生以游戏环节为依托,以体育训练为目的,在愉悦有趣的氛围中打消了对体育训练的抵触心理,提高了参与的自主性。


 
        2.组织体育训练小组,引导学生互动合作。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合作学习,从初中生的成长环境来看,其个人主义倾向浓厚,对于合作的认识不足,在体育锻炼中我行我素,尤其是在一些团队运动中,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明显,与其他队员之间的沟通不畅,激化了矛盾,也影响了整体的训练效果。基于此,在初中体育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合作学习理念,将学生划分为合作训练小组,利用互动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并非机械的分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建立兴趣小组,如篮球小组、足球小组、乒乓球小组、健美操小组、毽子小组等,让志同道合的学生能够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共同巩固兴趣、完善体育训练过程。 
        3.创新体育训练情境,激发学生训练兴趣。 
        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是有效调动学生兴趣,实践兴趣教学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教育教学条件,系统分析初中生的运动需要,调动情境构建因素,让学生在更加直观、有趣的氛围中了解运动知识、体会运动精神,进而实现情景交融,增加对体育的热情。例如,为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可以创设竞赛情境,让学生在比赛氛围中形成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体会竞技体育的精神,提高体育训练热情。 
        4.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设计多元体育项目。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个性差异决定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同的需求,尤其是进入到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于展现个性有着执著的追求,其在体育运动中有着展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渴望,因此,对于体育教学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而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分析,在差异化、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动项目的设计,如男生、女生青春期发育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针对性别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运动项目,以满足男女生不同运动量的要求,保证训练成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比赛法、游戏法、情境法等都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征进行选择与运用,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三、结语 
        兴趣教学是基于学生心理情感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关注学生体育运动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提高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初二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教师需要进行情感培养与心理疏导,结合学生心理特征为其创设一些具有较强团队合作性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让学生在集体运动中感受集体意识和精神,从而达到纠正学生叛逆、不负责任、浮躁和争强好胜等不良心理倾向,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健康的体育心理。 
参考文献 
[1]孙伟.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整合实践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