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杨雪
[导读] 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索心理,但同时在心理方面又体现出脆弱以及敏感的现象,对此,教师应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增进对学生实际学习兴趣以及需求的了解,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西乡五中  杨雪   723500

摘要: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索心理,但同时在心理方面又体现出脆弱以及敏感的现象,对此,教师应该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增进对学生实际学习兴趣以及需求的了解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引言
        情境教学是课程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所谓的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虚拟的场景和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加强知识的探索,获取到深刻的学习体验。所以,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应该明确情景创设的意义和价值。以此成为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让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有效。
        一、生活化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原则
        (一)以适合生活的教材内容为主
        道德与法制课堂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课堂教学、教学实践等方式实现对学生行为、意识的正确引导,在生活化课堂教学中,相关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需要,以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理论来辅助教学,借助视频、图片及音乐等形式提升学生对该项知识内容的认同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
        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增加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关注。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实际需求进行活动内容设计与安排,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道德法律知识的理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好奇心重,个人意识较强,在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发达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较难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好奇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促进生活化教学的良好开展,教师在教学形式选择上可结合学生兴趣点、娱乐时事、实际生活事件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等,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自尊”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了相关影视片段,并鼓励学生以“你自卑吗?你对自尊的理解是什么?”为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笔者对学生“自卑心理”、“自尊才能尊重别人”等理论进行点评,并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正确语言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二)构建生活化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将有趣的教学情境与课堂导入相结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具体、实际案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观。教师在开课前如果只是单纯论述课本知识,没有一点新意,学生便会失去听课兴趣,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有效的教学情境势必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讲解前应积极导入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程学习状态。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授课前通过钉钉学习软件接入互联网,播放《网络——正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记录视频。利用现有的网上教学视频资源展示互联网给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的转变,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认识到互联网对新时代变革的重要性,使学生亲身体会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千里美景的感觉。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网络改变世界”章节的学习,通过情境导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利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促使学生积极了解互联网,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挖掘生活教学素材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身边的道德法治教学素材,为学生展示时事政治等,这样就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学习探索空间,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的教材内容,这样就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当教师在进行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让友谊之树长青》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友谊经历以及好朋友方面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友谊经历与故事,在同学们面前介绍自己与好朋友的相识以及相处小故事,并在讲述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思考,对如何建立友情,如何与朋友相处以及友谊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等问题进行思考,进一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与知识,培养学生友好的品格。
        结束语
        结合以上,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被更多教师重视起来,相关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了解该年龄段学生心理特性,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教学需要,为学生构建有助于习惯培养、意识改革的新时代课堂,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玉凤.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12):45-46.
[2]吴雨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J].华夏教师,2019(36):48.
[3]牟天祥.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二——热点探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