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地震烈速度速报系统在国家烈度 速报与预警系统建设环境下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4期   作者:王刚
[导读] 西安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始建于2012年,至今已形成覆盖西安市所有行政区域,总数达28个观测测台站的完整体系。当前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

        王刚
        西安市地震监测中心,710000

        摘要:西安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始建于2012年,至今已形成覆盖西安市所有行政区域,总数达28个观测测台站的完整体系。当前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市级烈度速报系统该怎样继续发挥作用,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值得深入思考。
        关键词:市级烈度速报系统;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思考
0引言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局意识到我国在减灾手段方面还不够丰富,尤其是如何对震源区的破裂情况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对地震灾害做出最准确最快的响应等实时灾情获取的时效性方面显得尤其薄弱。随后,于2009年启动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的预研究工作。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正式开启立项工作。
        2018年7月20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正式启动,该项目是测震台网和强震台网的融合,是测震学和工程学的结合,项目建成可以弥补监测台网能力的不足,有效提高减灾和社会服务能力。

        陕西省作为重要的西部省份,同时也是地震多发地区。陕西境内涉及的地震带主要有汾渭地震带、长江中游地震带和鄂尔多斯地震带。汾渭地震带是我国地震历史资料记载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地区,曾经发生过严重的地震灾害,大家熟知的1556年华县的8级大地震,造成了大约83万余人伤亡,这是人类历史上已知的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近10年来有泾阳 4. 8 级地震,高陵 4. 4 级地震等,同时汶川地震也对陕西局部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陕西省对地震烈度速报信息的需求较为迫切,把大震巨灾的烈度速报作为重点问题优先考虑。
1 陕西省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情况
        陕西省“十五”期间,建立起了由 30个强震动台站组成的强震动观测台网,而随着汶川地震后“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很快扩充到 75 个台站。但这 75 个强震动台站都集中在陕南及关中地区,且台站密度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多震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水平。截至目前,陕西省地震局共建成强震台85个。
        2019年,陕西省开始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中省内部分的建设工作,涉及华北、南北地震带两个重点预警区,主要包括关中地区,陕南西部的宁强、略阳,陕北的定边,预警区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初步确定的建设任务包括:新建改建地震台站686个,其中基准站67个,基本站134个,一般站485个,台间距基本距离11公里左右。任务完成后,将基本实现全省20分钟内的地震烈度速报,并在关中地区和陕南西部初步形成地震预警服务能力。
2 西安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情况
        西安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自2012年开始分两期进行施工建设,至2013年11月建成西安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截至目前,系统包括25个地表台和3个浅井台,实现了烈度自动分析处理和快速发布等功能。西安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主要实现大震后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能在地震发生后的5~10分钟内自动生成西安市境内地震烈度分布范围图,为强震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西安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采用珠海泰德生产的TDA-33M力平衡加速度计,产生数据为采样率为100Hz的加速度参数,利用4G无线传输技术完成数据汇集和存储。目前,西安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每天产出的地震波形数据达到2.7G。通过数据分析,不仅可以迅速在地震后完成西安市内的烈度分布图,而且可以为基础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3 在国家烈度速报与预警体系建设环境下的几点思考
        当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整个工程将华北、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和新疆天山中段等4个地区定为重点地震预警区。在重点区将形成完善的地震预警能力和基于乡镇实测值的烈度速报能力,在其他地区则形成远场大震预警能力和基于县级城市实测值的烈度速报能力。具体而言,台站系统方面,将在全国新建、改造三大类台站,即1987个配置测震仪和强震仪的基准站、3269个配置强震仪的基本站、10349个配置烈度仪的一般站,共计15391个台站。如此浩大的工程建成后,市一级建设的烈度速报系统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怎样发挥好作用呢?在这里谈几点初步的思考。
3.1做好国家地震烈速速报与预警工程的替补
        国家工程台站有种类之分,市一级建设的烈度速报台可以根据需要在经过改造后,进入国家烈度速报网络作为子台站发挥作用。这样既可以节省建设经费,又可以把部分市级建设台站纳入观测网络,继续作为子台更好地发挥作用。
3.2作为小区域烈度速报工作的有益补充
        国家烈度速报系统建成后,在全国形成一张庞大的观测网络,但是同样是分为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的,无法做到全网观测能力的均一化。因此,市一级建设的烈度速报系统,可以在本行政区划范围内,为小区域的地震烈度速报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撑。同时,可以为本区域内的地震动观测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来源。
3.3合理规划台站建设,加强薄弱区域观测能力
        以西安市的烈度速报台网为例,目前由28个强震台组成,台站密度为383km2/台,在城六区分布10个,台站密度为83km2/台,台站分布不均,远郊区县的台站数量较少,密度较低。台站分布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城市中心的建筑物集中区域和人口密集区域,但对于城市周边和广大的农村区域布设的台站则较为稀少,无法做到在震后迅速得到较为准确地烈度参数。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共建成强震动观测台站170个,台网按人口密集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目前市域台网密度达每80台/平方公里。

3.4结合城市特色,发挥好台站的综合作用
        西安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拥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等世界遗产,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的地震保护工作值得深入尝试,可以发挥强震台建设不需要大空间的优势,在重要的文物古迹周边建设功能性强震台。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一方面具有科技监测工作展示和发挥科普宣传的作用。尤其是建立在中心城区或者名胜古迹附近的烈度速报台站,具有人流量较大的优势,可以兼具科普展示和宣传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增加地震监测工作的透明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便于了解地震监测工作。
3.5加强不同烈度速报系统的融合
        目前,西安市除了现有的烈度速报系统外,行政区划内还布设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生产的烈度速报台站33座,也可以在震后生成区域烈度图,为灾情评估提供支持。该系统相对独立,采用MEMS传感器技术,与现有的烈度速报系统并行运行,可以尝试将两个系统数据库进行整合,增强区域烈度评估的精准度,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

4 结语
        在国家烈度速报和预警台网建设的情况下,除部分台站被融入国家预警网络外,地市级已经建成的烈度速报台网如何继续有效的发挥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已经建成的烈度台网不能简单的拆除和停测,而是应该作为预备队,提升小区域烈度精度计算或者结合防灾减灾工作需要而赋予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徐仙鹏. 陕西省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的研究[J]. 高原地震, 2012(3): 56-58.
[2]张晁军. 有关地震烈度速报信息化发展的思考[J]. 国际地震动态, 2010,(Suppl):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