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路怒症”的行为指标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4期   作者:黄峰
[导读] 近年来,全国各地由 “路怒症”滋生的各类暴力事件屡见不鲜,特别是 2015 年成都女司机因变换车道被打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黄峰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武装部 214500
         
        摘 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由 “路怒症”滋生的各类暴力事件屡见不鲜,特别是 2015 年成都女司机因变换车道被打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据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2015 年由“路怒症”引发的违法行为近 17万余起,同比上升 2.8%[1]。这已然不是简单的言语冲突,而是上升为肢体暴力甚至违法行为。可见,“路怒症”不仅仅表现为心理问题,还对交通安全及社会意识形态构成了新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 “路怒症”的产生原因以及具体的行为特征,才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确保行车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社会治安稳定。
        
关键词: 路怒症   产生原因  行为指标  应对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新型消费产品,已经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路怒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约为16万余起,其中因驾驶人情绪造成的事故就占了35.7%左右[2]。这样的数据触目惊心!笔者从事汽车驾驶工作已有三十多年,凭借自身经验,以及对周围驾驶行为的观察分析发现,大部分路怒产生还是因为驾驶员漠视交通法规,且自我情绪管理不当造成的。这里笔者从速度控制、车道变换、跟车等方面进行了行为描述,并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路怒症”的现状研究
         “路怒症”这个词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2006年,第一次引入中国,现在已经被新版牛津词语大辞典收录,用来形容在交通阻塞的情况下,由于产生的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3]。同时,“路怒症”还伴有多种不同程度的表现,如图1所示。

        图1 “路怒症”基本表现
        “路怒症”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通病,甚至是社会意识形态扭曲的一种现象。它的产生,除了工作压力、交通拥堵外,个人性格特征、仇富心理等都是路怒症的潜在原因。行为极端时甚至会危害公共安全,需引起广大驾驶人员的重视。
        2015年5月3日,成都一名女驾驶员因快速连续变道,遭后车司机拳脚相向,导致女司机面部多处骨折,轻微脑震荡。打人男子也因涉嫌寻衅滋事,被警方刑事拘留。

        图2 成都路怒事件
        2016年7月28日,“东莞路怒哥”赵某因越实线变道与彭某驾驶的小汽车发生碰撞。随后双方争吵扭打,彭某持汽车方向盘锁殴打被告人赵某的右下颚及腰部。为泄愤,被告人赵某又驾车驶出路口后调头逆行,连续撞击彭某小汽车车头,致该车受损,二人随后再次下车打斗。

        图3东莞路怒哥事件
        以上的数据和图片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冰山一角,有些戏码甚至天天都在上演。面对当今不断涌现的租车、专车行业、私家车的大量投入以及不断拥堵的交通状况,难道我们不应该引起广大驾驶员的深度关注吗?
        二、“路怒症”的原因分析
1. 环境因素:据调查显示,驾车行驶过程中如果出现无礼或敌意的手势、交通拥堵、闯红灯、别车、占道、弯道行驶、停车困难以及警察出现等多种外界情境出现时,容易引起愤怒心理。
2. 个人因素:路怒症的产生与个人的年龄、性格、修养、心理等固有属性有直接的关系。对于性格偏执、易冲动,以及修养较差的人,往往法律道德、意识淡薄,唯我独尊,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据统计分析,一般男性在中青年时期易出现路怒,但随着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而女性在更年期则是怒路的高发期。
3. 社会因素:部分驾驶员会因自身的社会地位、生活及职场压力过大而产生路怒。驾驶具有一定的匿名性,他们可以毫不掩饰地在车辆内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尤其在遇到其他驾驶员不遵守交规、不文明驾驶,或者是不熟练驾驶的情况,更易将自己路怒的情绪转嫁给他人。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路怒症”归根结底还是驾驶员漠视交通法规,且自我情绪管理不当造成的。
        三、“路怒症”的行为指标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操作车辆的行为以及车辆运动的状态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将从速度控制、跟车、变换车道以及不良驾驶四个方面进行路怒过程中的车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安全行为指标。
1.速度控制行为指标
        车速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当发生怒路时,驾驶人通常会选择加重或加快踩踏油门、离合器和脚刹。如果油门开合度大或者加速踏板的踩踏频次提高,则速度、加速度增大,这将直接影响车辆的启动、正常行驶过程中的加减速以及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如果离合器或脚刹的踩踏深度强,次数频繁,将出现频繁的加减速或紧急制动,甚至追尾的情况,对车辆也会造成很大磨损。另外,超速一直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难题。经数据研究表明,驾车的平均时速每上升1km,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就提升3%,事故死亡率就提升4-5%,因此上述行为在行驶过程中应当尽量控制。
        本文以省内高速路段小汽车行驶为例,用速度、加速度以及超速度三个行为指标来描述路怒过程中的车辆状态,如表1所示。不同地区、不同车型、不同时间段所对应的数据都会相应变化,此处不再赘述。


2.变换车道行为指标
        变换车道一般出现在超车、汇入及驶出匝道等过程中,如果驾驶人员操作技术不熟练、右后视镜观察不清或者判断出现偏差,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将从驾驶人换道速度、持续时间、换道频率以及超速幅度等方面进行换道行为分析。
        一般路怒型驾驶员喜欢频繁地变换车道,或者在车辆间往复穿梭,这对交通安全带来很大隐患。车道变换时,驾驶员操作方向盘的角速度越大,车速越快,横向加速度越大,换道越不平稳,尤其在过桥过江的时候极为明显。如果车道间的间隙较小,压线时间长,而驾驶员强行换道时,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同时,在换道前应及时开启转向灯,示意后方来车,尤其在车流量密度大的城市道路中,更应提前3秒钟示意,以避免追尾或碰撞事故发生。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部分变道行为经验值如表2所示。
        

3.跟车行为指标
        在行驶过程中,很多肇事都是因为跟车不当或者跟车距离太近而造成的,本文以跟车时距、间距以及相对速度为着力点,重点分析了跟车过程中的路怒行为,经验值如表3所示。
        驾驶人通过操作加速踏板以及制动踏板来改变车辆的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指标直接影响驾驶人跟车的车辆间隙。加速度越快,跟随车距离目标车就越近,通过目标车所在位置的时间间隙就越短。


4.不良驾驶行为指标
        不良驾驶行为分为违规和无违规不文明驾驶行为两种。其中违规行为可包括闯红灯、从右侧超车、从路肩超车、主动追尾、违停等,而不文明驾驶也种类繁多,比如驾驶过程中做出挑衅动作、发牢骚说脏话、不停闪烁前灯、大声鸣笛、别车占道、亮红灯时紧急制动、近距离跟车等。尤其因道路堵塞或社会压力的增大,驾驶员无处发泄自己的情绪时,很容易出现以上不良行为,应及时疏导排解心理压力,以减少路怒发生的概率。
        
        四、“路怒症”的应对措施
        1.法治约束
    从“路怒症”频发的社会现状来看,部分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淡薄、对法律制度缺乏敬畏,很多不文明的驾驶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只能以“怒”相对。因此,建立完善的交通制度和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有效抑制路怒的产生。同时,健全“车德”教育,加强社会道德宣讲,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双管齐下,才是治愈路怒的良药。
        2.个人约束
   心理因素是路怒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解铃还须系铃人,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学会自我调整,重建良好情绪是自我约束的基本要素。另外,还要养成良好的驾车习惯,在遇到拥堵或不文明驾车行为时,可通过开窗透气、听音乐、看风景等方式自我调适,少些怨气,杜绝暴力,才能真正减少路怒的发生。
        
结束语: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路怒症的危害已经逐步走进了每位驾驶员的视线里。本文从路怒的由来出发,分析了该症产生的原因及现状,并详细描述了路怒产生时驾驶人及车辆的不同行为指标,包括速度控制、变换车道以及跟车行为等,从调查分析及个人经验的角度,给出了相对安全的参考范围。最后从法制及个人角度,阐述了应对路怒的几点措施,希望更多的驾驶员朋友能够真正注意它、规避它,让我们的出行和生活更加安全便捷。
        
        
        
        
        

参考文献

[1]邱益烨.许云鹏.龚鹏飞.浅析“路怒症”的危害、产生原因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7
[2]仝金灿.“路怒症”对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危害与防范[J].安全管理,2013
[3]刘德军. “路怒症”研究现状与思考.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