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宋立巍
[导读] 摘要: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范围十分广阔。
        黑龙江省尚志市农业农村局  黑龙江省尚志市  150600
        摘要: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范围十分广阔。本文首先阐述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的主要变化,然后分析萌发要点,最后提出相关措施,旨在为促进我国水稻种植水平地提高提高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子;低温萌发;措施分析
        1 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的变化分析
        水稻种子的萌发分为3个阶段:吸涨、萌动和发芽,涉及复杂的生理代谢和生化反应。水稻种子吸涨后,细胞膜结构修复完成,各种生理生化代谢被激活,蛋白质和遗传物质大量修复和合成,同时胚乳中贮藏的营养物质被分解利用,细胞伸长,胚芽鞘突破种皮完成萌发过程。水稻种子在低温条件下萌发,正常代谢受到影响,相应的代谢物也发生变化,如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淀粉酶和植物激素含量的改变等,其变化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水稻低温萌发能力的强弱。
        1.1 细胞膜
        低温会引起水稻种子细胞膜性质的变化。低温条件下萌发,水稻种子内会产生MDA与细胞膜上的酶蛋白发生反应,膜透性增大,发生电介质渗漏。MDA和电介质渗漏率,在水稻低温耐性的评价中常作为耐低温的指标。一些耐低温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其细胞膜上往往有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维持细胞膜流动性,从而弱化低温的伤害。研究发现,TERF2、OsOVP1、OsNAC5等基因表达量高的水稻植株细胞膜电介质渗漏率低,植株低温耐受性强。
        1.2 活性氧代谢
        低温条件下,植物组织中ROS,如O2-、H2O2等积累增多。在胚根突破种皮之前,ROS使水稻种子细胞壁松弛,促进糊粉层及胚乳的氧化降解,为胚根突破种皮提供必要条件,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水稻种子胚芽鞘突破种皮之后,ROS的积累使细胞内有机物合成受阻,促进多聚不饱和脂肪酸降解产生MDA,对细胞膜造成损伤。SOD、CAT、POD、APX、GR等抗氧化酶和AsA、GSH等抗氧化剂构成的抗氧化系统是清除ROS的主力。
        水稻细胞中的抗氧化物可溶性糖(SS)和脯氨酸(Pro)等,在抵御ROS损伤中也发挥重要作用。SOD和CAT作为两种高效的抗氧化酶,催化O2-和H2O2生成H2O和O2,AsA和GSH能够直接清除ROS,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在10℃下,水稻幼苗SOD和POD活性、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变幅小,游离氨基酸和SS含量变幅大。
        2 水稻萌发要点分析
        2.1 水稻种子的选取
        水稻的生长环境受水稻种子的直接影响,而水稻种子的萌发受外部气候条件和生存环境影响,在实际的种子选举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对比和分析,选出综合抗病虫害能力较强、对于生长环境具有更高适应性的优质水稻种子。在选种的过程中,要对外部气候条件、温度、光照、降水量等进行充分考虑。水稻对于高温天气比较敏感,如果外部气温较高,会对其生长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在选择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其抗高温和抗旱能力,针对水稻种子的纯度选育,需要将纯度保持在95%以上,提高整体水稻种子的质量。经过相关研究,杂交水稻品种比其他水稻品种的综合适应力更加优异,整体的发芽率在85%左右。因此,根据不同生长环境,可以优先选择杂交水稻品种。
        2.2 水稻种子的催芽
        催芽能够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速度,有效解决播期短、播种紧的问题。为了提高水稻种子的催芽效果,需要提前对水稻种植的发芽率进行有效计算,当发芽率高85%时,可以将该批水稻种子进行后续育苗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选择成批同种类的种子,提高对比效果。
        2.3 苗床处理与育苗
        在育苗过程中,必须首先清理苗床,检测苗床土壤中的养分,并根据育苗需要在苗床中添加一定的养分,为育苗工作提供必要的营养依据。育苗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苗床土壤选择阶段、苗床生产阶段、苗木施肥阶段和苗木灌溉阶段。育苗工作人员应确保育苗各阶段之间的顺利有序衔接,避免因一个阶段的长度过长而造成育苗延误。同时,工作人员在水稻育秧过程中,根据水稻品种,采取有针对性的秧苗管理措施。

对于早栽水稻秧苗,秧苗生长至五叶期时应进行秧苗移栽,对于晚栽水稻秧苗,秧苗移栽至六叶期时进行。
        2.4 水稻幼苗播种
        水稻播种是水稻种植的一个重要环节。秧苗培育后,工人们需要将水稻秧苗移栽到田里。水稻秧苗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以防根茎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损伤,一定要做好根茎的保护工作。在实际移栽过程中,当地农民应选择气温21℃,风力小于3级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种植作业。在苗木移栽过程中,要确保苗木的移栽深度在1.5~2.5cm之间,避免因苗木过高或过低而死亡,同时要控制苗木的种植密度,一次捕捉6~8株,以创造苗木生长的最佳环境,避免苗木过密或过稀,导致单位产量下降。
        3 提高水稻种子萌发效果的措施分析
        3.1 周丛生物促进水稻种子萌发
        水稻种子萌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H、温度和水分等,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周丛生物的存在也影响了水稻种子萌发。众所周知,周丛生物普遍存在于稻田“土-水”界面,其广泛参与各种生物过程,从而影响了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pH。此外,周丛生物的存在改变了表土微环境的水热状态。沙漠生态系统中生物结皮使土壤表面温度最高增加14℃,而稻田土壤表面附着的周丛生物可看作是一种土壤生物结皮。蓝藻可吸收超过自身体积10倍或更多的水分,而蓝藻是周丛生物的主要组成物种。因此,周丛生物可能是通过改变表土和种子周围的微环境,最终促进了水稻种子的萌发。除上述因素外,周丛生物也可能通过释放化感物质改变种子萌发率。诸多研究表明种子萌发具有化感物浓度依赖性,即低浓度的相关化感物可促进种子萌发,而高浓度则抑制种子萌发。
        3.2 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措施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植株之间往往紧密相连,病虫害的迅速发展将大大降低水稻的产量。工人可采取生物及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物理原理诱杀害虫,主要是利用了大部分害虫的趋光性。
        3.3 药物防治措施
        一些水稻病虫害严重危害水稻生长,一些病虫害发生迅速,危害严重。因此,在水稻种植管理过程中,农民可以利用药物控制病虫害,提高水稻单产。由于化学药品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有必要明确病虫害的具体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确保稻田水深大于3cm,加强药品管理的针对性。同时,农民在药剂喷施过程中应按指示喷施。
        3.4 水稻的田间管理
        为了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率,需要对于水稻病虫害问题进行科学的防治,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发生病虫害问题的概率。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灌溉计划,并结合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适当进行追肥。同时,需要对田间除草工作进行合理管理,避免杂草与水稻争夺养分,如果人工除草效果较不明显,可以通过喷洒农药适当抑制病虫害问题的发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稻种子的萌发过程较为复杂,整体变化较为明显。为了提高水稻种子的萌发率,需要对其萌发的代谢环节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水稻种子低温萌发的遗传基础,通过后续有效措施的应用,为实际水稻种子的生长过程提供质量保障。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种子选取过程中,结合实际的生长情况,提高萌发工作管理的重视程度,使水稻处于适宜的环境下,明显提升水稻产量,推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安鹏,钱前,高振宇.水稻种子活力的研究进展[J].我国水稻科学,2018,032(003):296-303.
        [2]田雨,杨文治,梁发茂,等.低温冷冻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8,564(12):96+278.
        [3]蔡志欢,张桂莲.水稻低温冷害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8,v.32;No.153(03):77-83.
        [4]洪显荣.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与控制途径分析[J].种子科技,2019,037(00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