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物保护与修复相关问题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于雪梅
[导读] 摘要:文物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文物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实施,有效抑制了文物病害的发育,促进文物充分发挥历史实证作用。然而,在实际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存在了部分问题。本人基于瓷器修复技术的现状,探讨现代文物保护修复存在的问题,分析现代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注意的方向,确保传统文化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传承。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瓷器修复
        前言: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种类繁多、数量丰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经济和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年代久远的历史遗存,由于受到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多种破坏,出现了大量的文物病害,危及文物安全存在。因此,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意义重大。文物修复技术以中国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相结合,是一项多学科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技术。不同的文物类别,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也有很大的差异。专业的文物修复人员,往往要掌握多门学科知识,结合文物类别的特殊性,根据文物修复行业规范,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才能够保证实际修复的有效性。例如一般瓷器文物修复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观察即将要修复的瓷片,对于每个瓷片的形状进行分析,整理好对应的位置,做好标记;对于各个碎片进行测绘,记录数据,绘制对应碎片的图形;尝试使用碎片来进行拼接工作;尝试动作完成之后,拆除试拼用的胶带,依照拼接碎片编号来进行对号,使用专用胶结材料对应进行正式的拼接,拍摄修复完毕后各个方位的图片,设定比例尺,将其设定为1:1,对于的各个部分进行仔细地测量,关注重量的检测,得出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并绘制对应的手绘图和尺寸图。
        1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
        1.1修复理念存在偏差
        现代社会环境下,注重经济效益可能对于瓷器文物修复工作者造成一定影响,这样就可能出现修复目的偏差的情况,也就是说修复瓷器文物的目的是一味追求文物完整性,从而扩大文物修复后获得的经济价值,而忽略瓷器文物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这样片面的修复理念引导下,修复工作者就可能依照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改变实际文物的原貌,继而使得瓷器文物原本的历史信息丢失,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被破坏,失去研究价值,与文物修复工作的宗旨背道而驰。
        1.2盲目使用现代技术
        相比较之前,现阶段从事的瓷器文物修复中使用的现代技术更加多样化,这使得实际修复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以不断提升,因此现代瓷器文物修复工作者都是掌握了一系列现代修复技术的人才。比如在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瓷器碎片,在拼接操作之后,展现出完整的框架,也就是说实际的修复仅仅需要采取拼接手段就可以了,但是有部分修复人员为了使得瓷器文物更加美观,增加其观赏性,就会使用现代技术,对于瓷器裂纹进行优化处理,甚至还涂上对应的涂料,这样可以使得对应的光泽度得以提升。这就是过度使用现代技术的表现,使得瓷器文物的原本特色丧失。
        1.3修复过程中主观性较强
        在我国当前瓷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专业的修复规范和标准有待不断完善。修复方案、修复工艺、修复技术的运用主观性较强,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这就可能使得实际的修复朝着随意性的方向发展。加上当前我国从事瓷器文物修复工作的人才比较少,使得这种随意性的修复现象朝着更加严重的方向发展[1]。以景德镇陶瓷中心为例,在瓷器温服修复中享誉盛名,对于其修复的过程进行归结,会发现就是对于大面积损伤进行接胎补胎重新做彩,很明显这是一个再次加工的过程,可能可以迅速使得其进入到实际的交易市场,但是这种修复使得原本样子被改变,瓷器文物就没有了历史风貌,实际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就荡然无存。从这样的修复模式可以看出,在实际修复态度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如果这种误区难以改善,势必使得瓷器修复朝着更加功利化的方向发展,继而使得修复之后的仅仅是一个商品,而不是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载体。


        2 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方向
        2.1建立修复过程记录存档机制
        要想确保实际文物修复工作能够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还需要关注实际修复过程的记录和存档[2]。也就是说,利用现代拍摄手段,将修复人员整个修复过程记录下来,并且将其纳入到实际文物保护系统中去,这样可以对于实际修复行为起到一定监督效能,还可以为后续文物修复工作积累经验,由此使得实际的文物修复工作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2.2加大文物现场保护力度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最主要的核心工作是加大文物现场保护力度,如在博物馆中展览的文物由于不能随意移动,甚至有的文物难以移动,增加了文物现场的保护难度,要针对实际情况对各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确保文物保护工作各项环节都有专业的人员负责[2]。在博物馆展览活动中,我们要明确文物保护工作内容与核心,增加博物馆管理人员,对观众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文物内容介绍,并通过博物馆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提升观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为文物营造安全的环境,提升观众的个人素质,降低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从而确保文物完整性。
        2.3建立完善的文物修复标准和规范
        之所以会出现文物修复的误区,这是由于我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起步较晚,行业标准和规范有待不断健全。在这样的背景的下,实际的修复人员难以找到有效的基准来做好对应的工作[3]。从这个角度来讲述,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实现文物修复标准和规范的构建。从微观角度上来讲述,需要积极主动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相关部门积极召集文物修复方面的研究专家和学者,尤其是文物修复方面有着充足经验的传统手工艺人,积极对于当前文物修复工作进行归结,完善国家标准,要求各个文物修复工作人员可以将这样的标准贯彻执行下去;其二,积极针对于文物修复建立对应的法律监督机制,确保修复工作者可以以法治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工作,依照对应的修复原则和标准来做好修复工作,敦促修复人员切实的做好对应的工作。
        2.4各文博单位加大人才培养
        各地区文博单位的修复工作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有着巨大的影响。文博单位的核心工作就是保存、保护、研究文物,使文物发挥自身的研究、教育价值等。因此,各地方政府要积极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绩效评价体系,注重培训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各地区文博单位应不断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力度,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不断地学习文物修复知识,从而提升文物修复能力。
        2.5恢复文物原貌
        恢复文物的原始外观是文物恢复工作的关键方面之一,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和知识含量的要求也更高[4]。分析文物的现实情况,清楚地区分可修复和可修复的部分,可修复部分应尽可能进行修复,不可修复的部分应进行修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各部门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不断创新保护和修复文物的方法,以满足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需要。倡导艺术文化本质原则,将其作为修复工作的基本准则,树立正确的修复态度,采取合理的修复方法。员工必须明确区分保护和恢复文物的内容和责任,使各部门的员工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在每个工作环节中全面实施,以确保每项工作。为了全面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和恢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恢复工作的稳定发展,严格执行有关标准的所有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瑞亮.肥东县文物管理所馆藏博山炉的保护修复[J].中国民族博览,2019(06):232-233.
        [2]马云.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94-95.
        [3]孙红燕.油画文物保护修复档案的重要性及其内容设置[J].管理观察,2019(15):67-68.
        [4]王歌,姚启东,倪炎,周华.汉代青铜匜金属文物的科学分析与保护修复[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4(03):126-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