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助学贷款金融风险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4期   作者:李泽辉
[导读]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现社会教育资源“公平公正”的重要途径。
        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现社会教育资源“公平公正”的重要途径。本文从阐述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概念出发,介绍助学贷款在我国的主要发展历程,进而根据相关金融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风险因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成果与挑战并存,从金融视角提出逆向选择风险、贷款人信用风险、银行流动风险、资金管理风险以及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五大风险,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关键词:助学贷款;金融风险
        1 背景
        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保障教育资源“公平公正”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我国社会稳定与教育公平的长远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体系和实践起步相对较晚,许多环节仍处与摸索阶段。基于此,本文以国家助学贷款金融风险问题为研究视角,分析影响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金融风险因素,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助学贷款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对于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分析,国内外做出以下相关研究:Woodhall对实行学生助学贷款政策的拉丁美洲地区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学生助学贷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比较探究,指出现如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面临的巨大风险是违约率居高不下,同时强调发展中国家在实行助学贷款政策应特别关注违约率问题;陈海鹏基于国家助学贷款相关理论,分别从商业银行、政策体系、还款人三个视角对助学贷款金融风险的因素做了详尽论述,从贷款结构和制度体系两方面提出相应建议;王青阳通过比较我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体系,分析我国贷款体系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意见;陈彤以“校园贷”为研究切入点,分析影响我国校园贷借贷者信用机制缺失的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探讨借款人信用评价机制缺失对社会各阶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还需要进一步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对健全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2 国家助学贷款的主要发展历程
        2.1 国家助学贷款萌芽阶段(1986—1998)
        1986年,由教育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的办法》中,该政策中第三条明确规定“由国家向学生提供无息贷款。学校负责发放和催还等全部管理工作。这一阶段并未正式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但为后续的贷款工作奠定了政策和经验基础。
        2.2 国家助学贷款探索阶段(1999—2013)
        这一阶段可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分为两个时期:1999—2006年以高校为关键枢纽实施高校助学贷款工作;2007—2013年高校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同时并存,同时在该阶段生源地助学贷款逐渐崛起而高校助学贷款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2.3 国家助学贷款规范阶段(2014—至今)
        在这一阶段,生源地助学贷款成为助学贷款的主要形式,贷款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2014年,为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的有效需求,国家有关部门调整对于助学贷款的相关政策,贷款的资助标准和资助比例以学历为标准确定助学贷款资助金额。2015年,政府部门在贷款利息高低、贷款期限长短与还款期限相应延长、办理手续方便简化等方面针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健康持续发展。
        3 助学贷款金融风险因素分析
        3.1 逆向选择风险
        助学贷款本身存在逆向选择风险,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整个流程发生在银行、高校和大学生三者之间,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起逆向选择问题。高校大学生为了顺利得到银行的助学贷款,可能虚报、漏报或者隐瞒实情提供不准确的申请材料,高校仅仅对学生提供的材料就行单方面的审核而没有进行实际考察,银行根据学校单方面的审核材料和名单给学校发放贷款,因此容易容易产生高校、学生和银行之间的信息脱节而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
        3.2 贷款人信用风险
        贷款人自身的信用是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平均高达20%,部分地区违约率居然高达50%以上。助学贷款的借贷人通常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加之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这类学生通常毕业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导致违约的风险较高。


        3.3 银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之一,充分保障银行流动资金比率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由于助学贷款的期限一般为6—8年,为中长期贷款。而银行流动性不佳资产的增加会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激增,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3.4 资金管理风险
        在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贷前审核、贷中监督、贷后追偿为贷款的必要流程,然而我国助学贷款贷款人数多,贷款金额小,贷款合同多,这些特点无疑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成本,同时由于国家助学贷款为一种无信用贷款,违约成本低,贷款追偿成本较高,导致资金管理成本增加。
        3.5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是银行账户资金伴随利率变动而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银行利率随着市场经济运行而波动,而国家助学贷款的利率一般由政府制定管理,因此就容易产生助学贷款利率过低而导致银行利润较低甚至亏损而不利于助学贷款政策的继续推行。
        4 相关政策建议
        4.1国家层面
        一方面,国家应该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为国家助学贷款提供法律保障,使助学贷款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奖惩力度,对于那些不讲诚信、恶意骗贷、拖欠贷款情况依法严厉惩治,依靠法律手段提高学生按期还款的意识。
        4.2高校层面
        首先,高校应当加强宣传教育,依靠网络在线教育、举办竞赛等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信用意识,同时让其明白贷款违约的相应后果;其次,高校应该严格遵守银行有关助学贷款相关程序,对学生助学贷款的相关申请材料进行严格审核把关,降低助学贷款违约率;同时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重点加强对贫困学习的关怀力度,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发展,提高学习就业率,使得学生毕业后有收入保障,降低违约率。
        4.3学生层面
        一方面,高校学生应当加强自身诚信意识的学习,对于国家和社会心怀一颗感恩之心,增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培养,毕业后按时到期还款;另一方面,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自身各方面的技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4.4银行层面
        4.4.1 建立健全大学生征信系统
        目前我国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银行体系缺乏法律法规健全、覆盖范围广的严密征信系统。银行方面应当与政府、支付宝等联合起来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与信用机制,将学生信用记录录入诚信档案,该档案与学生未来毕业、找工作、考研等有机联系起来,进而约束大学生按时还款;
        4.4.2 完善贷后管理工作
        一方面,银行应当引进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根据高校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调整还款期限,为毕业大学生提供相对充足的还款时间;另一方面,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贷后管理部门,随时监督贷款大学生的申请贷款后的使用情况,为后期催贷提供准备;
        4.4.3创新担保机制
        由于国家助学贷款为一种无担保贷款,贷款程序简单,产品设计粗糙,违约成本低,这也是大学生助学贷款违约风险高的重要原因。银行可以设立联合担保机制,与高校、民间企业或者社会慈善机构联合担保,降低违约风险。同时,银行还可以利用保险机制完善助学贷款体系,以此来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Maureen Woodhall. Lending for Learning: Designing a Student Loan Programm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M].London: 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1987:20.120.
        [2]陈海鹏.国家助学贷款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品牌研究,2018(03):202-206.
        [3]陈彤.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校园贷借款人信用评价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
        [4]王青阳.论我国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